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的战略,被视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新...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的战略,被视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新指导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们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风,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列举工业化中在交通方面的任意两例成就。

(2)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总设计师是谁?概括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进行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请试举两例。

(3)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怎样把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

 

(1)实施“一五计划”川藏、新藏、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任举两例) (2)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发表南方谈话,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每点,,任答两点即可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其中在交通方面的成就有:川藏、新藏、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任举两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把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十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时代”始于我党的哪次会议?这次会议重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反映的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

(5)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查看答案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着一段历史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场面?在这一天毛泽东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在经济和军事领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3)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4)上面四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主题?

 

查看答案

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 继续前进

B. 牢记使命

C. 方得始终

D. 砥砺前行

 

查看答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是在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中共十二大上

C. 中共十三大上

D. 中共十四大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