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十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时代”始于我党的哪次会议?这次会议重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2)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企业没有自主权;国有企业改革或者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小平理论或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出现了材料一“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可知,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企业没有自主权;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因此,国有企业的“松绑”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或者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或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反映的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

(5)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查看答案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着一段历史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场面?在这一天毛泽东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在经济和军事领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3)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4)上面四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主题?

 

查看答案

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 继续前进

B. 牢记使命

C. 方得始终

D. 砥砺前行

 

查看答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是在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中共十二大上

C. 中共十三大上

D. 中共十四大上

 

查看答案

毛泽东开创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的建设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A.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 坚持走群众路线

C. 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

D. 借鉴苏联的经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