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

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材料中“任人摆布”主要体现在

A.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外国侵略势力渗透到长江上游

D. 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D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20世纪”“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可以知道,这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D项符合题意;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割香港到给英国,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A项不合题意;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项不合题意;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外国侵略势力渗透到长江上游。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戚继光——抗击倭寇

C.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D. 康熙帝——抗击沙俄

 

查看答案

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指战役的影响是

A. 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 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

C.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D.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查看答案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查看答案

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今年年会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这一主题契合了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等重要主张。请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作为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

——《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材料一中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一观点的含义。

材料二: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束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铁厂将严重污染的铁矿石厂转至菲律宾,这个事件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致危害本国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

——《污染转移与生态殖民》

(3)根据材料三所盲,你是否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为什么?

材料四: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注: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瞢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如何开始与世界接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又是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

材料五: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盏,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5)根据材料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