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

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②③

 

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①项司母戊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是中国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②项秦始皇陵墓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③项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④项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位于今河北赵县,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这座桥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也很美观。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综上所述,其正确顺序为①③②④,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指战役的影响是

A. 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 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

C.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D.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查看答案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查看答案

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今年年会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这一主题契合了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等重要主张。请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作为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

——《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材料一中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一观点的含义。

材料二: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束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铁厂将严重污染的铁矿石厂转至菲律宾,这个事件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致危害本国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

——《污染转移与生态殖民》

(3)根据材料三所盲,你是否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为什么?

材料四: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注: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瞢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如何开始与世界接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又是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

材料五: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盏,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5)根据材料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史诗般的进步”,让我们国家抵达全新的高度,激荡百年的民族复兴梦想,必将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科一: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1978年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用民族复兴的历史标尺,衡量改革开放的不凡意义.铿锵有力的话语,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谋划;是必胜的信念,更是改革的宣言。

(1)如何理解“1978年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的深刻含义?

材料二: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是如何进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历史性改革的?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束90年代韧,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严峻,国际上矛盾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莫测。随着苏联迅速解体,东欧国家易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顿时陷入低潮,两极格局彻底瓦解,世界力量对比失衡,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世界的大变动、大改组,对中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同时,国内的形势也令人担忧.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封锁和孤立的政策,外商投资止步观望,不少地方出现经济发展速度放幔的现象。同时在思想政治方面,“左”的东西再次浮现.有的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姓“资”还是姓“社”问题,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僵滞的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手脚,许多人都在等待观望。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重要谈话,指清了改革的方向,南方谈话被誉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影响极为深远。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内外背景及影响。

材料四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道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4)材料四中,“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额服从天子的命夸”。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荣止,今海内赖陛下种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元朝的行省制是后世“省制”的开端,在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四: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五:明朝中央机构的调整

(1)材料一中提到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根据材料二说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材料三地图所示四个地区中没有设置行省的是(只填序号)。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是如何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其结果如何?

②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是如何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其结果如何?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的两大矛盾演变的趋势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