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 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 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与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ABC三项是澶渊之盟的内容,D项是宋辽绍兴和议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白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秦王扫六合”有什么意义

(3)秦王在“扫六合”后给了自己什么称号?

(4)为了确立中央集权他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查看答案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诗人胡曾

(1)根据材料一,中央政府设太尉分管什么?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2)据材料二说出图二中秦朝在全国推广的规范文字是什么?图三中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材料三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诗句中“苦苍生”、“祸起萧墙”请你从思想方面举一例说明。

(3)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历史图片或示意图在学习历史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节译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材料三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卢菡著《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为促进经济文化交流采取的重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请列举其改革旧习俗的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文中的“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谈谈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3)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4)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查看答案

假如你想了解北魏时期育种的方法和果树嫁接等生产技术,首选地书籍应该是(    )

A. 《天工开物》    B. 《齐民要术》

C. 《资治通鉴》    D. 《农政全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