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文中的“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谈谈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3)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4)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1)商鞅、秦 (2)内容:①奖励耕织、垦荒,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自身的劳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贵族子弟若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 ③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登记居民户口,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互相监督,一家犯法,别家必须告发,否则以同罪处罚。 ④推行县制。将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成县,由国君任命县令治理,代替以往的贵族分封制。 ⑤统一度量衡。制定度量衡的标准器,颁行全国。 (3)贵族反对,因为变法废除了贵族特权;平民拥护,因为变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4)成功的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商鞅虽然死了,可是他制定的新法在秦国得以推行,妇孺皆知。通过变法,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战斗力大大提升。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2)依据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①奖励耕织、垦荒,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自身的劳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贵族子弟若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③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登记居民户口,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互相监督,一家犯法,别家必须告发,否则以同罪处罚。④推行县制。将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成县,由国君任命县令治理,代替以往的贵族分封制。⑤统一度量衡。制定度量衡的标准器,颁行全国。 (3)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商鞅变法把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的能力。商鞅变法对于贵族来说是反对的态度,因为变法废除了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对于平民来说是支持的,因为变法确立了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权,有利于他们地位的提高,符合人民的愿望。 (4)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影响的理解。商鞅变法,奠定大秦一统六国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为后来大秦君王的政治取向做了明确的标杆,通过变法,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战斗力大大提升。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从商鞅变法之后深入大秦人心,深入六国人心,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成就也是历史上的成就,因此商鞅变法时成功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假如你想了解北魏时期育种的方法和果树嫁接等生产技术,首选地书籍应该是(    )

A. 《天工开物》    B. 《齐民要术》

C. 《资治通鉴》    D. 《农政全书》

 

查看答案

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首领的标准是(   )

A. 财富多少    B. 是否治水成功    C. 选贤与能    D. 家族谱系

 

查看答案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 贫富分化的出现    B. 私有财产的产生

C. 夏朝的建立    D. 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查看答案

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查看答案

我国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粟的遗存,下列人类遗址中与之相关的是( )

A. 半坡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元谋人遗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