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 近代化的探...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 近代化的探索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D. 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D 【解析】根据年代尺上的信息可知,1921年中共成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中国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年代尺中1927、1936、1945年所提及的重大事件也都与中共有关,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块贫瘠的土地,自从中央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文中的“这里”是指( )

A. 瑞金    B. 遵义    C. 赤水    D. 延安

 

查看答案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形式,它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在一代又一代国人心中,不断明确着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下列成语典故中不应该做的是(  )

A. 卧薪尝胆    B. 退避三舍    C. 草船借箭    D. 纸上谈兵

 

查看答案

材料论述题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自幼接受严格的封建教育,熟读古代典籍。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阅读《西国近事汇编》等介绍西学知识的书刊,并游历香港。后参加顺天乡试失败,南归途中大购西书,认真研读,初步形成了维新思想体系。中法战争失败后,要求变法图强,进行宣传活动。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14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被派往英国留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连续发表《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翻译《天演论》,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什么?

(2)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材料论述题

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取得的伟大胜利。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为了自由、正义、和平,为了人民平安、安宁、幸福,在亚洲,在欧洲,在非洲,在大洋洲,在世界各个战场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和人民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携手跨进同一条战壕,汇聚起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大力量。

历史不容抹杀,也是抹杀不了的。那些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那些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那些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那些在战争中不幸死亡的几千万无辜生灵,都铭记在人类的史册上,都铭记在人类的心中。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哪一年?

(2)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查看答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进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复习,邀请你全程参与。

表解历史材料一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材料一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

图释历史

材料二

图1中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C919

图2微信、二维码

(2)图1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图2所示的科技成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核心技术的产物?

论从史出

材料三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统计

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枝发明情况表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科技发明有怎样的变化特点?

(4)1501—1840年,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