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静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

人间。”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

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

(2)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

(3)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4)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1)遣唐使 留学生,留学僧。 (2)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回答出二个即可得 (3)鉴真 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4)玄奘 西游天竺学习佛法 著作:《大唐西域记》。 【解析】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唐朝时期中日的友好交往。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根据课本所学,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学习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2)此问考查的是中国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从材料中“舍己为人传道义”,说明中国的思想文化精神等传到日本,为日本学习,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习俗。如:文字、节日,茶道,宗教等,“唐风洋溢奈良城”,根据课本所学,日本的奈良城有很多建筑都是仿照唐朝建筑风格建造。 (3)此问考查的是鉴真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说的是一位人物舍己传授道义,使唐朝的文化风俗传到了日本的奈良城。结合课本所学,唐朝时鉴真曾六次东渡,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4)此问考查的是学生理解能力,此问如果理解材料的意思结合课本所学就能确定答案。主要是玄奘西行的内容。材料三“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可以判断与唐朝的僧人玄奘有关。他的主要事迹是西游天竺学习佛法,第一个把天竺的地理、历史、佛教、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列电视剧的海报,回答问题。

(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哪位皇帝纵横跌宕的一生?请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他在位期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2)结合图二,请你说说武则天对唐朝起了什么作用。

(3)结合图三说说唐明皇是谁,他统治的前期被后人赞誉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以上三位皇帝统治期间出现国家兴盛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如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1)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3)材料三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写出隋朝首创的一项政治制度。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探究二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如图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注人活力,铸就当时的繁荣时代。隋唐时期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是(  )

①曲辕犁和筒车   ②科举制   ③行省制度   ④雕版印刷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掀起了全民学诗词的热潮。如果出题:他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他”是(    )

A. 杜甫    B. 杜牧    C. 白居易    D. 李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