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材料二: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材料三:《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1)材料一中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此事”指废科举,此事发生于哪一年?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1)优先发展;废除八股文;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 (2)1905;商务印书馆。 (3)胡适;文学革命;促进国民教育的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康有为“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认为优先发展教育; “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是废除八股文;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 (2)根据材料二中的“此事”指废科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与此同时,商务印书馆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主张;依据《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的内容,“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这对传播新所向、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犹火器万不能及。……中国犹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先富在民,而国本益固。”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派的主张?他们掀起什么运动?其目的是什么?

(2)这一派别的典型代表人物有哪些?(列举两例)

(3)为达到材料一、材料二的目的,他们分别创办了哪些企业?(各类各举一例)

 

查看答案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总理衙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共和之路】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查看答案

“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北京条约》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人进入日本在苏州开设的工厂里做工,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

 

查看答案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北伐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