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西周)这种由宗法制衍化而成的分封制,直接与强化王权政治的...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西周)这种由宗法制衍化而成的分封制,直接与强化王权政治的努力相关。嫡长子继承王位,也就意味着继承天下的全部土地、人民和财富。为了处理好与诸弟的关系,嫡长子又将若干土地连同居民分封给诸弟,并允许诸弟享有对这一部分土地、居民的统治权和宗主地位。这在政治上是“授土授民”,在宗法上是“别子为祖”。二者合一,便是分封制度。分封制“并建母弟,以屏藩周”,处理好嫡长子与别子的关系,对于巩固嫡长子的最高统治权力和天下宗主地位,大有裨益。就此而言,“宗法即兄弟之法”的意蕴,在分封制中表现最为充分。

——摘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西周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强化王权政治。()

A. A        B. B        C. C

(2)嫡长子继承王位后,把全部土地、人民和财富分封给诸弟。()

A. A        B. B        C. C

(3)诸弟享有对分封土地和居民的统治权,但对居民没有宗主地位。()

A. A        B. B        C. C

(4)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鲁、齐、燕、宋、晋等。()

A. A        B. B        C. C

(5)分封制度对巩固西周统治具有积极作用。()

A. A        B. B        C. C

 

(1)A (2) B (3) B (4) C (5) A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西周)这种由宗法制衍化而成的分封制,直接与强化王权政治的努力相关。”可以得出本题结论,故选A。 (2)根据材料内容“为了处理好与诸弟的关系,嫡长子又将若干土地连同居民分封给诸弟”可知,本题结论违背了材料内容,故选B。 (3)根据材料内容“诸弟享有对这一部分土地、居民的统治权和宗主地位”可知,本题表述错误,故选B。 (4)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关于“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鲁、齐、燕、宋、晋等”的内容,故选C。 (5)根据材料内容“分封制‘并建母弟,以屏藩周’,处理好嫡长子与别子的关系,对于巩固嫡长子的最高统治权力和天下宗主地位,大有裨益。”可知,本题表述符合材料内容,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寻梦丝绸之路的专题展,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展区一:地理篇

(1)丝绸之路这条通道最早是谁开通的?它大致的路线是什么?

(2)丝绸之路交易的物品有哪些?

展区二:文物篇

(3)上图是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据此回答:丝绸之路有怎样的作用?

展区三:时代篇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4)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查看答案

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有关目录,探究下列问题。

⑴目录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中的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哪一个远古人类?生活在今天的什么地区?距今约有多少年?

学习了“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一单元后,你知道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是谁吗?他什么时间建立的?传说中他的都城又建在哪里?

⑶“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中讲到了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一次改革——商鞅变法。请你写出商鞅变法的时间以及在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

⑷“秦统一中国”主要讲述了秦朝的建立和巩固。你还记得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吗?试举2例。

⑸学习了该目录所涵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查看答案

汉武帝继位后,因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

【“守业难之王国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怎样造成的?

【“守业难之思想不统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为什么心神不宁”?

(3)材料三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 汉武帝根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他采取的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请依据上述评价人物的标准,任意挑选下列其中任何一个人物进行评价。

大禹   商鞅  秦始皇  汉武帝

 

查看答案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以它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素养二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材料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亨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

(2)从内容方面来看,材料二中三个法律文献的相同点是什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素养三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材料三: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素养四  历史归纳,是指能够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的能力。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经济政策或相关历史事件2例。

(5)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你认为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史学素养,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