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 时空观念...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以它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素养二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材料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亨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

(2)从内容方面来看,材料二中三个法律文献的相同点是什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素养三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材料三: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素养四  历史归纳,是指能够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的能力。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经济政策或相关历史事件2例。

(5)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你认为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史学素养,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1)巴黎和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联合国。 (2)宣扬自由平等,反对专制;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3)马歇尔计划;不断增长;西欧的联合 (4)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解读历史图片、列表归纳、研读史料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巴黎和会;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以它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图二所示会议是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三个法律文献都是资产阶级的文件,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他们的相同点是宣扬自由平等,反对专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体现的发展趋势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是六国经济不断增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西欧的联合,西欧各国为了恢复经济,为了摆脱美国控制,建立煤钢共同体,最终演化成了今天的欧盟,提高了国际地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的“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可以看出是社会发展得不同的方面,例如: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原有的商品经济;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由此可见,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经验。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解读历史图片、列表归纳、研读史料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史学素养,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帮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历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读图释史〗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图2,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文汇历史

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以史为鉴

材料三: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诞生于一战期间,解体于20世纪末。70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她的荣辱兴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都没能使苏联走出困境,苏联最终解体。

(4)苏联解体是有诸多因素造成的,请说出其直接原因?

(5)从苏联的荣辱兴衰中,你可得到什么主要认识?

 

查看答案

史实、史料、史感、史事是历史课堂学习的核心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史实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写出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面临的社会危机,这两个国家解决危机的方式是什么?

(2)史料印证史实。

 

甲:对于在这里的我们而言……更多地吸取他们(阵亡将士)的献身精神,完成他们已经完全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坚信……一个由人民组成、人民治理并且为了人民的政府将在地球上永存。

——林肯1863年在葛底斯堡军人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词

 

 

 

 

 

写出材料甲中演说词发表的历史背景,以及林肯演说时的身份。与1860年以前相比,演说词中的“人民”增加了哪些新成员?写出增加的主要原因。

(3)史感源于史实和史料。

 

乙: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写出一战前法国参加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根据材料乙写出战争的直接结果。回顾一战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4)史事是对历史的重构。

 

丙: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重构“启蒙运动”这一史实。

 

查看答案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界近代史上大国的崛起离不开政治、经济、科技、思想理论等方面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制度创新】

材料一:革命成功后,英国国会颁布了一个正式的“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有效限制……英国之所以能在群雄林立的欧洲脱颖而出并顺利实现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领先于它那个时代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体制。                                 

——摘自张国君著《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1)材料一中英国领先于那个时代的“政治体制”是什么?并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二:为了证明自己政策的合理性,革命者主张人民主权——合法的政治权利不属于国王而属于组成社会的民众。北美革命者宣称脱离英国而独立,建立一个在人民主权原则上的新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76年北美人民是如何依据人民主权的原则建立新政权的。

【科学技术创新】

材料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能机器人革命。

     ——黄晓庆(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3)分析材料三,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的重大发明。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思想理论创新】

材料四: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4)材料四的著作标志着哪一个新理论的诞生?在它的指导下,工人阶级开展了夺取政权的尝试,请写出相关的历史事件。

 

查看答案

图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其内容说明,经济全球化(   

A.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C.造成发展中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

D.使发达国家获得最大利益

 

查看答案

李平同学是一位初中生,他非常关注世界形势,通过自己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分析,他做了以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

A. 美国长期以来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 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持续增强

C. 多极化世界格局建立起来

D.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