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继位后,因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

汉武帝继位后,因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

【“守业难之王国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怎样造成的?

【“守业难之思想不统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为什么心神不宁”?

(3)材料三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 汉武帝根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他采取的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1)诸侯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汉初,分封诸侯国造成的。 (2)汉武帝时,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不利。 (3)儒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中央集权;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4)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到各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依据所学知识客户,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国造成的。 (2)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诸子百家的各派思想的存在,导致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孔子创办的儒家思想;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中央集权;这一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请依据上述评价人物的标准,任意挑选下列其中任何一个人物进行评价。

大禹   商鞅  秦始皇  汉武帝

 

查看答案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以它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素养二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材料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亨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

(2)从内容方面来看,材料二中三个法律文献的相同点是什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素养三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材料三: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素养四  历史归纳,是指能够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的能力。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经济政策或相关历史事件2例。

(5)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你认为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史学素养,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查看答案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读图释史〗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图2,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文汇历史

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以史为鉴

材料三: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诞生于一战期间,解体于20世纪末。70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她的荣辱兴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都没能使苏联走出困境,苏联最终解体。

(4)苏联解体是有诸多因素造成的,请说出其直接原因?

(5)从苏联的荣辱兴衰中,你可得到什么主要认识?

 

查看答案

史实、史料、史感、史事是历史课堂学习的核心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史实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写出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面临的社会危机,这两个国家解决危机的方式是什么?

(2)史料印证史实。

 

甲:对于在这里的我们而言……更多地吸取他们(阵亡将士)的献身精神,完成他们已经完全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坚信……一个由人民组成、人民治理并且为了人民的政府将在地球上永存。

——林肯1863年在葛底斯堡军人公墓落成仪式上的演说词

 

 

 

 

 

写出材料甲中演说词发表的历史背景,以及林肯演说时的身份。与1860年以前相比,演说词中的“人民”增加了哪些新成员?写出增加的主要原因。

(3)史感源于史实和史料。

 

乙: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写出一战前法国参加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根据材料乙写出战争的直接结果。回顾一战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4)史事是对历史的重构。

 

丙: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重构“启蒙运动”这一史实。

 

查看答案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界近代史上大国的崛起离不开政治、经济、科技、思想理论等方面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制度创新】

材料一:革命成功后,英国国会颁布了一个正式的“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有效限制……英国之所以能在群雄林立的欧洲脱颖而出并顺利实现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领先于它那个时代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体制。                                 

——摘自张国君著《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1)材料一中英国领先于那个时代的“政治体制”是什么?并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二:为了证明自己政策的合理性,革命者主张人民主权——合法的政治权利不属于国王而属于组成社会的民众。北美革命者宣称脱离英国而独立,建立一个在人民主权原则上的新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76年北美人民是如何依据人民主权的原则建立新政权的。

【科学技术创新】

材料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能机器人革命。

     ——黄晓庆(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

(3)分析材料三,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的重大发明。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思想理论创新】

材料四: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4)材料四的著作标志着哪一个新理论的诞生?在它的指导下,工人阶级开展了夺取政权的尝试,请写出相关的历史事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