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材料二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商君”是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

(2)材料二体现了商君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请你写出商君变法的其他措施。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内容,说一说这次变法的作用。

(4)商君最后被处死,请你说一说这次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从这次变法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1)商鞅。变法的思想。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2)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成功了。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商鞅;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他变法革新的思想。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信息: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体现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的措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其他内容有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3)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成功了,变法失败与成功的依据是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而不是以变法者的死活为标准。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因而成功了。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

(1)桀和纣的统治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举实例说明。

材料二你们大家听我说,并不是我想以臣伐君,犯上作乱。乃是由于夏王桀有许多罪恶,上天命我去诛伐他。

材料三现在商纣王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罪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又是信任任用,以他们为大夫、卿士。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使他们残害百姓。现在,我姬发奉天命进行惩讨。

(2)材料二、三中的“我”分别指的是谁?他们“诛伐”或“惩讨”的结果如何?

材料四“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商汤

材料五“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周文王

(3)材料四和材料五都体现了什么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性?请举实例加以印证。

(4)结合五则材料,说一说你的感悟。(至少两条)

 

查看答案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兴衰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奴隶王朝的开端】

(1)夏朝是由谁建立的?我们在哪里发现了夏朝的这一座都城遗址?夏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2)除了宫殿外,夏朝还建立了哪些国家机构?请你说一说夏朝建立的国家机构的实质。

【文明进步与发展】

 

(3)这两张图片见证了哪一王朝的历史?请你说一说这两张图片的名称。从这两张图片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哪些历史信息?

【疆域扩大与巩固】

(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4)上述材料体现了西周实行的哪一项制度?这一制度中诸侯对周王需要履行哪些义务?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战争频繁的东周】

(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他们在争霸过程中都打着怎样的旗号?

(6)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在战国七雄中哪一个国家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查看答案

下列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别中,与其观点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儒家——提倡“仁”,以德治国

B.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加强统治

C. 道家——主张“民贵君轻”,强调“无为而治”

D. 墨家——主张“兼爱”,强调“非攻”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说明商鞅变法(   )

A. 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 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C. 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D. 违背了历史潮流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句话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诸侯国割据混战的范围日益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 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