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文明初露曙光 ...

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奔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繁荣与开放的时期。A项为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建立,是文明出现曙光的开始;B项为秦朝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封建国家陷入危机应是明清时期面临的外来侵略和君权的高度强化。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李密为声讨哪一个人物而写的 (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查看答案

有人曾对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评价道:一项是阳刚的一撇,另一项是阴柔的一捺,在中国的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人”字。这两项工程是(    )

A. 长城、都江堰    B. 秦兵马俑、都江堰

C. 长城、京杭大运河    D. 长城、郑国渠

 

查看答案

唐朝时期,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3)用具体事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步辇图(此图是唐代阎立本的名画,描绘了松赞干布派出使者求娶文成公主的盛况)

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2008年3月14日,少数不法分子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在这事件中18名无辜群众被烧死 或砍死,受伤群众达382人,其中重伤58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近2.5亿元

(1)请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步辇图》中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的皇帝是谁?文成公主的和亲对汉藏两族的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今西藏地区?

(3)清朝前期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举两例来说明)

(4)看完材料三,我们心情愤怒又沉重,你最想对不法分子和藏独分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其博大的气概,壮美的景观,发达的经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使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像天堂一样富丽堂皇和繁荣的巴格达、拜占庭都难以望其项背,更不用说当时的巴黎、伦敦、威尼斯、佛罗伦萨了。当时的长安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大量的日本人、新罗人、骠国(缅甸)人、真腊(柬埔寨)人、天竺人、狮子国人、波斯人、大食人等长期居住在中国,经商、生活,甚至参加科举,在唐政府任官。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二 中国一直是对外贸易的出超国,有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清政府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实行闭关政策,千方百计限制商人出海贸易。如康熙时上海大商人张元隆想打造 100 艘远洋帆船,与外国商船竞争,即被诬为结交海盗。早就活动在东南亚各地的中国商人和华侨,清政府也不给予支持,雍正帝曾说“此辈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中国商人和华侨出国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高额利润便长期被外商所垄断。此外,清朝的闭关政策还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唐都长安的国际地位如何?原因是什么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后果 。

(3)综合上述材料,从唐朝的对外开放与清朝的闭关政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