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其博大的气概,壮美的景观,发达的经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使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像天堂一样富丽堂皇和繁荣的巴格达、拜占庭都难以望其项背,更不用说当时的巴黎、伦敦、威尼斯、佛罗伦萨了。当时的长安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大量的日本人、新罗人、骠国(缅甸)人、真腊(柬埔寨)人、天竺人、狮子国人、波斯人、大食人等长期居住在中国,经商、生活,甚至参加科举,在唐政府任官。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二 中国一直是对外贸易的出超国,有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清政府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实行闭关政策,千方百计限制商人出海贸易。如康熙时上海大商人张元隆想打造 100 艘远洋帆船,与外国商船竞争,即被诬为结交海盗。早就活动在东南亚各地的中国商人和华侨,清政府也不给予支持,雍正帝曾说“此辈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中国商人和华侨出国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高额利润便长期被外商所垄断。此外,清朝的闭关政策还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唐都长安的国际地位如何?原因是什么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后果 。

(3)综合上述材料,从唐朝的对外开放与清朝的闭关政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地位: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 原因:①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②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③ 科技发达,文化昌盛;④政策开放,中外交往频繁;⑤商业发达, 对外贸易兴盛。 (2)原因:①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②统治者盲目自高自大。 后果: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损害了经济发展,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3)启示:开放带来繁荣,闭关导致落后;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不论先进还是落后,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会有更快的发展进步。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唐都长安的国际地位及其原因。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城市,既是是当时各民族关键设备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主要有以下原因: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科技发达,文化昌盛;政策开放,中外交往频繁;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 (2)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后果。原因主要有:由于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稳固,统治者盲目自高自大;当时西方殖民者开始向东扩张势力,清政府害怕沿海居民与他们交往,会危及统治。后果是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损害了经济发展,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对外开放与清朝闭关锁国经我们的启示。从两个朝代对外政策及其所造成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开放带来繁荣,闭关导致落后;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不论先进还是落后,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会有更快的发展进步。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注:指器物方面)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康有为

材料三:毛泽东曾回忆说:“________________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材料四: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先驱们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着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感伤,但俄国革命的成功却带来另一条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

(1)材料一所说“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请列举一位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

(2)依据材料二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哪方面的内容?该学派后来掀起一场救亡图存的实践活动的名称叫什么?

(3)材料三中的横线应该填上的杂志名称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为什么胡适、陈独秀能成为毛泽东的模范?

(4)据材料四,“五四文化思潮”发生的时间是何时? “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四则材料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的共同点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道路上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 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和粟

B. 战国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C. 唐朝时,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D. 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表明宋代的耕作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查看答案

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 开办新式学堂

C. 建立民主共和国    D. 训练新式军队

 

查看答案

“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成为时下的流行话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了唐代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是(  )

①一起饮茶诵诗的年轻人  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 ③“遣唐使” 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