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步辇图(此图是唐代阎立本的名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步辇图(此图是唐代阎立本的名画,描绘了松赞干布派出使者求娶文成公主的盛况)

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2008年3月14日,少数不法分子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在这事件中18名无辜群众被烧死 或砍死,受伤群众达382人,其中重伤58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近2.5亿元

(1)请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步辇图》中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的皇帝是谁?文成公主的和亲对汉藏两族的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今西藏地区?

(3)清朝前期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举两例来说明)

(4)看完材料三,我们心情愤怒又沉重,你最想对不法分子和藏独分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唐太宗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宣政院 ; (3)建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立驻藏大臣;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举一例即可); (4)西藏是中华民族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种分裂祖国的阴谋必将徒劳无功。或:我们希望不法分子和藏独分子尊重历史,认清形势,迅速停止所有的反华行径。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是决不会允许祖国分裂的!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4个问来进行考查。 (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文成公主入藏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步辇图》。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步辇图》中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的皇帝是唐太宗;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唐太宗;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西藏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元朝政府设置的机构。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元世祖先后设置了管辖藏族地区的中央和地方机构。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宣政院 (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清朝前期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建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立驻藏大臣;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4)此题通过材料考查最想对藏独分子说的一句话。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即可回答:西藏是中华民族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种分裂祖国的阴谋必将徒劳无功。或:我们希望不法分子和藏独分子尊重历史,认清形势,迅速停止所有的反华行径。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是决不会允许祖国分裂的!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其博大的气概,壮美的景观,发达的经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使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像天堂一样富丽堂皇和繁荣的巴格达、拜占庭都难以望其项背,更不用说当时的巴黎、伦敦、威尼斯、佛罗伦萨了。当时的长安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大量的日本人、新罗人、骠国(缅甸)人、真腊(柬埔寨)人、天竺人、狮子国人、波斯人、大食人等长期居住在中国,经商、生活,甚至参加科举,在唐政府任官。

——摘自中学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二 中国一直是对外贸易的出超国,有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清政府害怕国内人民和外国人勾结“滋事”,实行闭关政策,千方百计限制商人出海贸易。如康熙时上海大商人张元隆想打造 100 艘远洋帆船,与外国商船竞争,即被诬为结交海盗。早就活动在东南亚各地的中国商人和华侨,清政府也不给予支持,雍正帝曾说“此辈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中国商人和华侨出国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高额利润便长期被外商所垄断。此外,清朝的闭关政策还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唐都长安的国际地位如何?原因是什么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后果 。

(3)综合上述材料,从唐朝的对外开放与清朝的闭关政策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注:指器物方面)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康有为

材料三:毛泽东曾回忆说:“________________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材料四: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先驱们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着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感伤,但俄国革命的成功却带来另一条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

(1)材料一所说“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请列举一位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

(2)依据材料二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哪方面的内容?该学派后来掀起一场救亡图存的实践活动的名称叫什么?

(3)材料三中的横线应该填上的杂志名称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为什么胡适、陈独秀能成为毛泽东的模范?

(4)据材料四,“五四文化思潮”发生的时间是何时? “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四则材料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的共同点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道路上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 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和粟

B. 战国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C. 唐朝时,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D. 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表明宋代的耕作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查看答案

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 开办新式学堂

C. 建立民主共和国    D. 训练新式军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