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016年5月21日,美国军方出去多架无人机在巴基斯坦过境地区展开定点清除行动,炸死阿富汗塔利班武装组织头目曼苏尔。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反恐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但巴基斯坦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当得到切实尊重。这是因为 ①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②主权是构成国家的唯一要素 ③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④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2. 难度:中等 | |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加剧,越南、菲律宾等国相继提出所谓“主权诉求”,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大国搅局,使南海由“平静之海”变为“复杂之海”。某班同学就此展开讨论,最切合讨论主题的观点是 ①国家间的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②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③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④世界的发展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2013年11月6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的进口浆粕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据悉,由于上述国家被调查的产品存在倾销行为,使中国浆粕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这表明 A.我国政府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B.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国家利益 C.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竞争日益激烈 D.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
4. 难度:中等 | |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这段话表明,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该 ①坚持主权国家的平等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 ②尊重各国人民的自主选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③坚定维护本国国家利益,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 ④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力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5.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随着北极冰川的融化,相关各国围绕北极资源的博弈开始呈现“冰融相见”之势,有关“北极战争”“冰战争”的说法反复在国际媒体上出现。这说明 ①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有挑战 ②竞争取代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③资源争夺已成为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④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6. 难度:中等 | |
根据中美两军年度交往计划,双方于2013年11月12日至14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了首次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中美联合军演 ①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适应 ②表明在人道主义救援减灾方面两国存在共同利益 ③标志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④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确立大国同盟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进入新世纪以来,金砖国家逐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50%,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也与日俱增。这表明 A.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逐步向多极化演进 B.南北发展不平衡仍是全球最突出的问题 C.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D.发展经济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
8. 难度:中等 | |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各国在创新的道路上你追我赶,各显神通。先行的发达国家不甘于被追赶上,以创新为核心,力图长久维护建立起来的优势地位;后行的发展中国家则奋起直追,以创新为突破口,争取在新形势下实现“弯道超车”。这说明 A.世界多极化削弱了发达国家的国际地位 B.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全球化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平等的机遇
|
9. 难度:中等 |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经验和教训都是深刻的。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必须停止制造新的事端和闹剧,以实际行动维护中日关系大局。”钓鱼岛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人民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决心是坚不可摧的。材料表明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们的最高利益 ④尊重他国正当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0. 难度:中等 | |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曼谷出席中国——东盟高层论坛开幕式致辞时表示,中国的发展为周边国家带来了利益,是机遇而不是威胁。这是因为 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③中国坚决不同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国家合作 ④促进周边国家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2. 难度:中等 | |
2015年7月15日,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甘肃落幕。旅游节期间全省接待游客1498.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07亿元,分别较上年周期增长23.7%和25.6%。由此可见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C.文化发展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13. 难度:中等 | |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一观点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A.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B.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D.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
14. 难度:中等 | |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家风 ①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作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 ③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 ④属于先进文化,增强家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 难度:中等 | |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湿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形象地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历久弥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 难度:中等 | |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年度的产物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
17. 难度:中等 | |
中国是一个文化积淀根深的国家,作为中国的服装品牌,应该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通过服饰文化诠释中国民族文化,让中国服装品牌屹立在国际舞台上,使中国民族文化成为国际的引领者。材料蕴含的道理有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传播的广度决定文化的影响力 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更为直接的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在文化交流过程中 A.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B.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性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 D.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
19. 难度:中等 | |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
20. 难度:中等 | |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常常会出现优弊并存、瑕瑜互见的现象,因此鲁迅提出要“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这就是说,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 ①根据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升华和扬弃 ②彻底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创造全新 ③去其精华,取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④既要反对厚古薄今,又要反对复古泥古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21. 难度:中等 | |
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南京夏季青奥会正式开幕。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东西方文化的再一次激情交汇和碰撞。我们概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2. 难度:简单 | |
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 A.思想运动 B.科学技术进步 C.文化传承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23. 难度:中等 | |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
24. 难度:中等 | |
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作曲者之一何占亳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可见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是文艺工作者 ②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5. 难度:中等 | |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3日至13日对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成最大亮点。 材料一:中亚国家同我国出水相连,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古丝绸之路很早就把我们联结在下起。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习主席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获得了各方积极回应。 材料二:习近平特别指出中国与中亚各国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的好邻居。他表示: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稳定等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打造利益共同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为什么能获得中亚各国的积极回应。 (2)结合材料二,分析习近平做中亚好邻居的主张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点的。
|
26.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材料二:2013年9月7日,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开幕。本届艺术节以“中国梦·农民梦”为主题,最大的亮点是坚守质朴的乡土本色、坚持让农民唱主角,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展示优秀农村电视作品、展现各地新农村风貌的重要平台,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所弘扬的首先模范的事迹和高尚品德,让人们感受到人性的光挥。得到心灵的洗礼,增强了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举办新农村文化艺术节的意义。
|
27. 难度:中等 | |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
|
28. 难度:中等 | |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另辟路径,创造性地引入西医炼药技法,改进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用低沸点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屠呦呦诺贝尔奖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中医药走出国门并不容易:那些无法用仪器检验的气、经络、穴位等传统中医理念“说不清、看不明、听不懂”,让信奉现代西医的人心存怀疑,甚至否定中医药理论:“一抓一大把,一烧一大锅,一喝一大碗”的传统中药汤服用不方便,让患者难以下咽;中医药标本兼治,但更注重治本,这使得临床治疗中很多方面“治标”的疗效不及西医显著。 (1)结合材料说明,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是如何对药文化进行创新的? (2)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角度,为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两条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