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天津市部分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霎时       绿草如荫       婆娑        原形必露

B. 肄业       没精打彩       指摘        陨身不恤

C. 砥砺       流觞曲水       踯躅        浅尝辄止

D. 葱茏       放浪形骸       缭铐        不记前嫌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组是 

(1)人生就是这样令人感慨:毕业分手的时候,大家是_____的青年;而今再见,大家都已华发苍颜。 

(2)某地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强调,打造一支_____的作家队伍是当地作协的一项重要工作。 

(3)换届后的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岁,可谓_____,相信他们应该不会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

A. 年轻有为        风华正茂        年富力强

B. 风华正茂        年轻有为        年富力强

C. 风华正茂        年富力强        年轻有为

D. 年富力强        风华正茂        年轻有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 10年来,金砖五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加强合作,不仅给世界提供了解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问题的良方,而且也给五国人民带来福祉。

C. 专家预测,亚洲将要持续面对人口老龄化以及随之带来的生产率增长缓慢。

D. 表达交流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巴金,原名李尧棠,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B.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 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习主席此次拉美之行,往访三国都是地区具有重要代表性的国家,与我国传统友好深厚,合作基础良好。因此,_____。拉美各界正“热切地”期待习主席的访问。

A. 此行不仅将巩固中国同三国的传统友好关系,还将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走实走深,引领亚太区域合作新进程。

B. 此行将有助于建立中国同三国的友好关系,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走实走深,引领亚太区域合作新进程。

C. 此行既将巩固中国同三国的传统友好关系,还将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走深走实,引领亚太区域合作新进程。

D. 此行除了有助于建立中国同三国的友好关系,还将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走实走深,引领亚太区域合作新进程。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景象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名:名称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相:帮助

2.下列加点的“于”字,意思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是余有叹焉    B. 会稽山阴之兰亭

C.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D.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3.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之地,所以人们根本无法到达。

C. 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 作者因事说理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是需要有坚定志向的道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之,吾当王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军                 内:进入

B. 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     飨:犒劳

C. 先入关者之               王:使……为王

D. 会项伯欲张良            活:使……活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吾所以还军霸上                  若属皆为所虏

B. 父老约法三章耳                 失其所,不知

C. 珍宝尽有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 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犹不能不之兴怀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B.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C.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D.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到霸上接受秦王投降后,没有听从将领的意见将秦王杀死,而是让秦王带着他的官吏进入咸阳。

B. 沛公还军霸上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并承诺不与侵害,没有收受秦人送来的牛羊酒食,深得民心。

C. 沛公听从他人意见,派军队驻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队进关,打算称王关中,此举激怒了项羽。

D. 沛公得知项羽要发兵攻打他,亲自到鸿门向他道歉,脱身返回后立刻杀掉告密者曹无伤。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素 梅

王冕

闲花野草斗青红,

一着冰霜扫地空。

惟有老梅标致别,

岁寒时节自春风。

(1)这首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2)诗歌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请结合诗句予以分析。

 

五、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同心而离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5)《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小题。

十月的玉米地

⑴十月的玉米,熟了。

⑵这情景,如诗如画,几米阳光潋滟在玉米地里,那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收获国度。这个世界,是秋歌的演奏,玉米叶儿在歌声中轻轻舞动小手,顺着节拍,光影流转,上演一场精美绝伦的华尔兹。

⑶十月的玉米香,近了。

⑷玉米香,弥漫在村落的每一个角落里,在乡村清新的空气里肆无忌惮地传播着,沁人心脾,甚至让人的嗅觉里也残留着那种淡淡的香味。乡亲们的眸子里充溢的都是金黄的玉米粒。他们小心地把玉米写成一首小诗,然后牢记在心里。阵阵玉米香化成了千年老白干,让乡亲们醉得酥麻、舒畅。

⑸月光下的玉米地,很美。

⑹一轮明月在浅蓝的天幕上和整个玉米地对望,那天地间垂撒着的清辉,托寄着月儿的一片深情。壮硕的玉米棒子在朦胧的月色下闪烁着梦幻的光芒,并且这些光芒“哗哗哗”地连成一片,蔓延到天边,与月对饮,共赋秋韵。

⑺看,月色里,一位中年农妇远远地从田埂上走来了。她依旧顶着白天戴的那顶草帽,盘起的发髻藏在草帽里面,但偶尔还是有几根不安分的头发调皮地探出头来,看看那外面的世界。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岁月的痕迹已在她原本乌黑的头发上洒下了一把白色的盐花——几根白发飘散,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她伸出一只手抚摸着埂边的玉米棒子,棒子上长出的“胡须”轻轻挠着她的手,可她早已布满老茧的手早就不能察觉到那微妙的感觉了。

⑻黄灿灿的玉米粒十分饱满,一粒挨着一粒,一排靠着一排,像一群渴望回家的孩子,迫不及待,焦躁不安。她轻轻地摩挲着玉米杆、玉米叶、玉米棒、玉米粒,像摩挲着自己的儿女。她温柔的目光掠过玉米地,玉米们就像感受到了母亲的注视,要瞬间就投入她的怀抱。

⑼这时,几只觅食的夜鸟盘旋在空中,它们的影子投在玉米地里,也投影到了她的心头。

⑽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⑾在母亲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幅收获的场景:人们背着背篓,戴着草帽,哼着歌谣,猫腰钻进玉米地,霎时便没了踪影,只能听见那独属收获的天籁之音。那里,农人用最虔诚最古老的方式收获劳作。晶莹的汗水滴入土壤,但它们绘画出来年的甘霖,滋养着玉米新苗。这,就是藏在母亲心中的图画。

⑿这样的劳作是辛苦的。一天下来,母亲的手上总会添几个新的水泡,肩上总会多几道印痕。可是在母亲的心里,她认为这才是农民,农民就应该是这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她的生活写照,“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她的劳作方式,“挥汗成雨”则是她最本真的表达。

⒀母亲又想起多年前的一天,玉米地依旧是现在的玉米地。听说连绵的秋雨即将抵达,我们全家人都动起来了。于是,一场抢收玉米的战斗拉开了帷幕。一排排玉米棒子齐刷刷地倒下,笑吟吟地躺在了背篓里。十月,“晒秋老虎”的太阳烘烤着我们,但汗涔涔的皮肤上却可以辨清我们的一张张笑脸。终于,在秋雨到来之前,我们抢收完毕,坐在自家的吊脚楼上,望着那濛濛雨幕,心里乐开了花。

⒁四季的变换赋予了土地最为神奇的色彩,而秋日虫鸣则是母亲心中不变的风物,是最动听的乡村音符。

⒂母亲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过饥饿了。但许多年前那饿得昏天黑地的感觉她从来就不曾忘记。那是怎样的一段岁月啊!缺米少粮的生活,一对儿女被饿得很瘦很瘦。最令人心痛的,是冰雹过后的五亩五分玉米地就只有几株残苗了。看到这些,母亲不知道背着孩子和丈夫哭过多少次。听到孩子叫“饿了”,却难为“无米之炊”,那种心情她记得清清楚楚。但农民的泪水,只能为土地而流。泪流过后,生活还得继续。田里的苗没有了,但还得想着法子种,因为总有收获的那天!

⒃现在,深秋的风吹得玉米左摇右摆,玉米棒你碰我我碰你地发出“沙沙”声,好像在同母亲对话,诉说着心里的秘密。母亲在这里安静地站着,她深深地陶醉了。饥饿的日子已经远走,但母亲的心底里一直有一种东西像玉米一样藏在那里,这些心底里的玉米还会时常被母亲翻出来小心翼翼地晾晒。

⒄夜被月色笼罩着,渐渐地深得不见底了。母亲回过神来,慢慢走向了回家的路。母亲轻轻走过,只见她的身后——一朗清辉,一腔柔润,一片收获,一地深情。

                                                         (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灵活而生动地描述了母亲的生活,抒写了对母亲的深切情怀。

B. 文中的母亲勤劳、质朴,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作者主要通过景物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展示出母亲的高贵品质。

C. “藏在母亲心中的图画”指的是一幅秋天收获的场景,它是农人的一种期盼。

D. 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和烘托等,这些表达方式的使用使文章行文流畅,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E. 本文的结尾是一个玉米地的特写镜头,母亲、月夜与玉米地融合在一起,言有尽而意无穷,深刻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1)岁月的痕迹已在她原本乌黑的头发上洒下了一把白色的盐花——几根白发飘散,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她的生活写照,“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她的劳作方式,“挥汗成雨”则是她最本真的表达。

3.文章开头有关玉米成熟、玉米清香以及月夜玉米地等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概述。

4.本文⒂段属于插叙部分,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的是人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总结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1)人与父母的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同伴的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教师的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题文)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30字左右。

《三国演义》是人生启示录,从中可以吸取很多人生智慧。为此,学校开展了“阅读《三国演义》,走近经典”的读书活动。

活动一:故事会。三国故事脍炙人口,请用简洁的文字讲述你印象最深的三国故事。

活动二:英雄评选。三国英雄流芳百世,请为你心中的三国英雄写一段颁奖词。

活动三:辩论赛。以“三国英雄之我见”为题,任选一位英雄进行评论。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田田荷叶,触动了多少文人的心灵;巍巍“航母”,触动了多少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多少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多少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