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单元质量检测卷:第二课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新/造  防/纲挈领  吃俭用/不人事

B. 制/筒  脚/失魂魄  风作浪/高采烈

C. 抖/栗  车/头转向  强人意/可告慰

D. /数  绳/尘不染  打草惊/虚与委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汉字中完全符合括号内所注的造字方法的一项是(  )

A. 木(象形)  休(会意)  江(形声)  房(形声)

B. 座(象形)  占(形声)  架(会意)  芳(形声)

C. 固(形声)  攻(会意)  旗(形声)  本(会意)

D. 语(形声)  究(形声)  材(会意)  见(象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只有两种读音的一组是(  )

A. 劲 遣 参 旅费 强人意

B. 赘 连 计 别着 连篇

C. 诗 睦 面 稀泥 盘托出

D. 落 迷 陆 火点 手成春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有两种读音的一组是(  )

A. 置之外 忖 审时势 气

B. 以万计 落 见不鲜 定

C. 慢咽 倒 味同蜡 咀

D. 狼吞虎 喉 不成声 吞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优美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的形态。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于美的最初认识,都是“美在于和谐”,都强调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是和谐,也就是优美。

②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是一个事物的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它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优美的事物往往是小巧的,光滑的,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其次它还表现为内容的完整与统一。亚里士多德就强调美的事物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再次,它还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即形式能够完美地适合于内容,内容和形式处于交融无间、互相适应的状态,既不是形式压倒内容,也不是内容溢出于形式。另外,这种和谐还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即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状态中,主体感到了他同外部世界的统一,外部世界成了他的自我的肯定,从而产生一种审美的愉快。

③优美的这一基本特征是由优美的本质决定的。美的本质和根源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是真和善、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矛盾统一,而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等便是这种矛盾统一的各种具体不同的形态。优美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这一本质,它表现为现实对于实践的单纯的肯定,而不是二者的对立、冲突和斗争;表现为对于丑的排除,而不是美丑并存的局面;表现为实践的静态成果,而不是实践的艰苦历程。在这里,现实与实践、真与善、规律性和目的性似乎是处在交融无间、相对统一的状态中,所以在形式上它呈现为和谐与相对稳定,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单纯平静的。

④优美的这一本质还可以在它的各种具体形态中得到进一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优美往往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像体现着无私的友谊、贞洁的爱情、亲子之爱等等的各种场景与行动。自然中的优美往往是那些为人们所熟悉所把握了的对象,如花颜月色、珠光宝气、鸟兽虫鱼等等,以及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色,甚至野外的荒郊小径。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中的优美的能动反映。优美的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一般不具有严峻对立、不可调和的性质,而且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而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则是往往摄取一些日常生活小景,集中地表现,在形式上也力求完美和谐。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优美”范畴的一项是(  )

A. 春日的傍晚,父母带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满怀爱意地看着孩子欢快地奔跑。

B. 贵州黄果树瀑布飞流急湍,直落千尺;虎啸雷鸣般的轰鸣,震耳欲聋。

C. 王实甫《西厢记》中张君瑞与崔莺莺几经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D. 江南园林中绿树掩映着亭台楼榭,湖塘倒映着灰瓦白墙,修竹遮掩着小桥流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西方都认为事物的多样统一才能构成优美,事物的单一因素不会给人以优美的享受。

B. 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其感性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因此大的、有冲突的事物不会形成优美。

C. 真和善、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矛盾统一,可以表现为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不同形态。

D. 对于丑的排除、实践的静态成果和现实对实践的单纯肯定,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单纯平静的。

3.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说明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区别。

B. 本文论证说理方法灵活多样,既有举例分析,也有对比说理和比喻论证。

C.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从对优美的认识到其特征、本质,逐层展开,逻辑严密。

D. 本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很好地阐明了“优美”这一美学概念。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申耆治盗

李兆洛,字申耆,尝官安徽凤台县。凤台称难治,其地贫瘠而俗悍,以故民多流为盗,出入淮、泗间。李既至,乃时策骑挟健役,周视乡墟,廉知豪桀有不法者,至其家,缚其魁以去。审其有材能者,其罚,署为县役,责以捕贼,于是凤台之盗渐戢。

时百龄督两江,治盗极严。会仪征有巨绅被盗,且戕其全家以逸。百震怒,下所属,一月不得盗,皆劾罢之。李侦知盗为蒙城人,既劫,实伏匿于凤,又知翼蔽此盗者有巨猾,若名捕,或计诱之,必不得。乃夜密招前所无用之健役,置酒于署中内室而命之饮。酒数行,李曰:“吾不日去官矣!今置酒,与若辈别耳。”

群役惊相顾,有泣下者。李复徐曰:“仪征之盗案,若曹所知也,一月不获,则吾必同被劾。吾本欲遣若曹缚此盗,虑有不能,则不如吾一人任其咎。”语竟,群役进曰:“公,好官也。甘自得罪去官,不以难事役辈,役辈之有今日,惟公生之,今请以死相报。”李慨叹,亦泣下,拊其背,许而遣之。

盗所匿巨猾家去县城四十余里,役辈乃以夜往。至时,巨猾方宴盗,室中燃巨烛如椽大,酣呼之声达户外。役突入,至其庭曰:“故人别来相念否?今敢为不速之客。”巨猾睨役辈而笑曰:“君辈久已在官中,此来,岂以仪征一案耶?”

役乃言李以此案将去官。巨猾指上座一客曰:“此即某也。君以李公命来,吾不忍相负,否则君不生还矣。至某之诣狱与否,君自商之。”盗某大声曰:“去去,我从汝行。李公固好官,虽罪我,当也。我岂忍以自全躯命,累李公及汝辈?”遂相将入城。

李知役去必得盗,预置槛车,并集壮丁百余人以待。及役偕盗至,即略诘狱情,盗亦直供不讳,即槛送蒙城,而亲其行。凤台距蒙城八十里,中有巨镇,为凤、蒙交界地,亦往来所必经之要道也。李至镇,命舁槛车入旅店,自踞坐胡床于店门外。

方初发凤台时,知巨猾已约期于此镇来劫盗,既至镇,即踞坐店外,与观者语刺刺不休,而潜使壮丁在店中饱食后,即随槛车破后墙先行,疾驰至蒙。行时,巨猾率徒追于后,然已后槛车十余里矣。

李既械盗入蒙城狱,具狱词以上,云仪征盗已获,今由凤台解蒙城,不日可归案。百得牒,大喜。

(选自《清稗类钞》,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罚,署为县役      贷:赦免

B. 百震怒,下所属      檄:下令

C. 不以难事役辈      属:交付

D. 即槛送蒙城,而亲其行      督:掌管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李申耆善于攻心之谋的一组是(  )

①李侦知盗为蒙城人,既劫,实伏匿于凤。 ②吾本欲遣若曹缚此盗,虑有不能,则不如吾一人任其咎。 ③李慨叹,亦泣下,拊其背,许而遣之。 ④君以李公命来,吾不忍相负。 ⑤既至镇,即踞坐店外,与观者语刺刺不休。

⑥巨猾率徒追于后,然已后槛车十余里矣。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②⑤⑥    D. ①④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申耆到凤台后,时常带领下属巡行乡里,到那些不遵守法度的豪强家里去抓人。

B. 凶犯藏匿于凤台某奸猾之徒家中,对他公然抓捕或是诱捕,李申耆都没有十足把握。

C. 如果一个月之内抓不到凶犯李申耆就将被免官,因此他在家中摆酒与众差役告别。

D. 从凤台出发时,李申耆便已知道有人要劫囚车,使用巧计把囚犯平安押送至蒙城。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仪征有巨绅被盗,且戕其全家以逸。

(2)我岂忍以自全躯命,累李公及汝辈?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更 漏 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陈匪石《旧时月色斋词谭》:“词……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请分析本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梧桐”“细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用作表达思念之情的意象,试举例说明。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

(1)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___。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静女》)

(2)牵衣顿足拦道哭,________________。(《兵车行》)

(3)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4)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__。(《阁夜》)

(5)不获世之滋垢,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  夏

冯骥才

四季是来自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正是那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捕捉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

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的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结合原文,完成题。

(1)作者在第二段结尾处写道:“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原文,指出“夏天的意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请解释第三段画线句“苦,原是生活中的蜜”在文中的含意。

3.文章第五段写作者欣赏音乐《四季》中“夏”的乐章的感受,有什么用意?

4.在文章的结尾段,作者说自己“充满了夏之崇拜”。结合全文,分两点概述作者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面文段画线处有一处词语使用不当,请写出这个词语的序号,并加以修改。

印度总理莫迪2015年5月14日抵达西安,开始为期3天的访华之旅。莫迪到达之时,西安城万人空巷,人民盛情欢迎。莫迪不负众望地表示要继续加强中印之间的经贸关系,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一臂之力。媒体对相关消息的报道无孔不入,纷纷解析莫迪的访华重点是经济合作领域。

词语使用不当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图是土耳其摄影师奥斯曼·萨厄尔在陷入战乱的叙利亚拍摄的一张照片,当他举起相机时,这个4岁的孩子竟然误把相机看作武器,跪下来并举起双臂投降。请用简短的语言揭示照片的内涵。 (不超过60字)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尽管我们的四周还布满阴云,有时候还会雾霾四起,但只要心存善意,____;尽管我们所处的季节仍然是冰天雪地的严冬,但只要我们坚守善心,____;尽管一棵小草一朵鲜花的力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善行,坚持我们的爱心,坚守我们的真诚,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幸福其实距离我们不远,____

 

八、话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酷爱兰花,在寺院里种了数十盆兰花。有一天他外出讲经,众弟子一时疏忽,数十盆兰花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打得花叶凋零。第二天,禅师返回寺院,弟子们忐忑不安,等待责罚。得知原委,禅师却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细细想来,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蕴藏人生智慧,昭示生活哲理。

以“人生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