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申耆治盗 李兆洛,字申耆,尝官安徽凤台县。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申耆治盗

李兆洛,字申耆,尝官安徽凤台县。凤台称难治,其地贫瘠而俗悍,以故民多流为盗,出入淮、泗间。李既至,乃时策骑挟健役,周视乡墟,廉知豪桀有不法者,至其家,缚其魁以去。审其有材能者,其罚,署为县役,责以捕贼,于是凤台之盗渐戢。

时百龄督两江,治盗极严。会仪征有巨绅被盗,且戕其全家以逸。百震怒,下所属,一月不得盗,皆劾罢之。李侦知盗为蒙城人,既劫,实伏匿于凤,又知翼蔽此盗者有巨猾,若名捕,或计诱之,必不得。乃夜密招前所无用之健役,置酒于署中内室而命之饮。酒数行,李曰:“吾不日去官矣!今置酒,与若辈别耳。”

群役惊相顾,有泣下者。李复徐曰:“仪征之盗案,若曹所知也,一月不获,则吾必同被劾。吾本欲遣若曹缚此盗,虑有不能,则不如吾一人任其咎。”语竟,群役进曰:“公,好官也。甘自得罪去官,不以难事役辈,役辈之有今日,惟公生之,今请以死相报。”李慨叹,亦泣下,拊其背,许而遣之。

盗所匿巨猾家去县城四十余里,役辈乃以夜往。至时,巨猾方宴盗,室中燃巨烛如椽大,酣呼之声达户外。役突入,至其庭曰:“故人别来相念否?今敢为不速之客。”巨猾睨役辈而笑曰:“君辈久已在官中,此来,岂以仪征一案耶?”

役乃言李以此案将去官。巨猾指上座一客曰:“此即某也。君以李公命来,吾不忍相负,否则君不生还矣。至某之诣狱与否,君自商之。”盗某大声曰:“去去,我从汝行。李公固好官,虽罪我,当也。我岂忍以自全躯命,累李公及汝辈?”遂相将入城。

李知役去必得盗,预置槛车,并集壮丁百余人以待。及役偕盗至,即略诘狱情,盗亦直供不讳,即槛送蒙城,而亲其行。凤台距蒙城八十里,中有巨镇,为凤、蒙交界地,亦往来所必经之要道也。李至镇,命舁槛车入旅店,自踞坐胡床于店门外。

方初发凤台时,知巨猾已约期于此镇来劫盗,既至镇,即踞坐店外,与观者语刺刺不休,而潜使壮丁在店中饱食后,即随槛车破后墙先行,疾驰至蒙。行时,巨猾率徒追于后,然已后槛车十余里矣。

李既械盗入蒙城狱,具狱词以上,云仪征盗已获,今由凤台解蒙城,不日可归案。百得牒,大喜。

(选自《清稗类钞》,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罚,署为县役      贷:赦免

B. 百震怒,下所属      檄:下令

C. 不以难事役辈      属:交付

D. 即槛送蒙城,而亲其行      督:掌管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李申耆善于攻心之谋的一组是(  )

①李侦知盗为蒙城人,既劫,实伏匿于凤。 ②吾本欲遣若曹缚此盗,虑有不能,则不如吾一人任其咎。 ③李慨叹,亦泣下,拊其背,许而遣之。 ④君以李公命来,吾不忍相负。 ⑤既至镇,即踞坐店外,与观者语刺刺不休。

⑥巨猾率徒追于后,然已后槛车十余里矣。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②⑤⑥    D. ①④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申耆到凤台后,时常带领下属巡行乡里,到那些不遵守法度的豪强家里去抓人。

B. 凶犯藏匿于凤台某奸猾之徒家中,对他公然抓捕或是诱捕,李申耆都没有十足把握。

C. 如果一个月之内抓不到凶犯李申耆就将被免官,因此他在家中摆酒与众差役告别。

D. 从凤台出发时,李申耆便已知道有人要劫囚车,使用巧计把囚犯平安押送至蒙城。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仪征有巨绅被盗,且戕其全家以逸。

(2)我岂忍以自全躯命,累李公及汝辈?

 

1.D 2.B 3.C 4.(1)恰逢仪征一带有个大户人家被盗,并且(盗贼们)杀害了他的全家之后逃跑了。(“会” “逸”各1分,语句通顺1分。)(2)我怎么忍心因为保全我自己的生命,而拖累李先生和你们这些人呢?。(“以”“累”各1分,固定句式1分。)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优美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的形态。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于美的最初认识,都是“美在于和谐”,都强调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是和谐,也就是优美。

②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是一个事物的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它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优美的事物往往是小巧的,光滑的,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其次它还表现为内容的完整与统一。亚里士多德就强调美的事物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再次,它还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即形式能够完美地适合于内容,内容和形式处于交融无间、互相适应的状态,既不是形式压倒内容,也不是内容溢出于形式。另外,这种和谐还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即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状态中,主体感到了他同外部世界的统一,外部世界成了他的自我的肯定,从而产生一种审美的愉快。

③优美的这一基本特征是由优美的本质决定的。美的本质和根源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是真和善、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矛盾统一,而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等便是这种矛盾统一的各种具体不同的形态。优美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这一本质,它表现为现实对于实践的单纯的肯定,而不是二者的对立、冲突和斗争;表现为对于丑的排除,而不是美丑并存的局面;表现为实践的静态成果,而不是实践的艰苦历程。在这里,现实与实践、真与善、规律性和目的性似乎是处在交融无间、相对统一的状态中,所以在形式上它呈现为和谐与相对稳定,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单纯平静的。

④优美的这一本质还可以在它的各种具体形态中得到进一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优美往往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像体现着无私的友谊、贞洁的爱情、亲子之爱等等的各种场景与行动。自然中的优美往往是那些为人们所熟悉所把握了的对象,如花颜月色、珠光宝气、鸟兽虫鱼等等,以及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色,甚至野外的荒郊小径。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中的优美的能动反映。优美的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一般不具有严峻对立、不可调和的性质,而且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而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则是往往摄取一些日常生活小景,集中地表现,在形式上也力求完美和谐。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优美”范畴的一项是(  )

A. 春日的傍晚,父母带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满怀爱意地看着孩子欢快地奔跑。

B. 贵州黄果树瀑布飞流急湍,直落千尺;虎啸雷鸣般的轰鸣,震耳欲聋。

C. 王实甫《西厢记》中张君瑞与崔莺莺几经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D. 江南园林中绿树掩映着亭台楼榭,湖塘倒映着灰瓦白墙,修竹遮掩着小桥流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西方都认为事物的多样统一才能构成优美,事物的单一因素不会给人以优美的享受。

B. 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其感性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因此大的、有冲突的事物不会形成优美。

C. 真和善、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矛盾统一,可以表现为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不同形态。

D. 对于丑的排除、实践的静态成果和现实对实践的单纯肯定,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单纯平静的。

3.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说明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区别。

B. 本文论证说理方法灵活多样,既有举例分析,也有对比说理和比喻论证。

C.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从对优美的认识到其特征、本质,逐层展开,逻辑严密。

D. 本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很好地阐明了“优美”这一美学概念。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有两种读音的一组是(  )

A. 置之外 忖 审时势 气

B. 以万计 落 见不鲜 定

C. 慢咽 倒 味同蜡 咀

D. 狼吞虎 喉 不成声 吞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只有两种读音的一组是(  )

A. 劲 遣 参 旅费 强人意

B. 赘 连 计 别着 连篇

C. 诗 睦 面 稀泥 盘托出

D. 落 迷 陆 火点 手成春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汉字中完全符合括号内所注的造字方法的一项是(  )

A. 木(象形)  休(会意)  江(形声)  房(形声)

B. 座(象形)  占(形声)  架(会意)  芳(形声)

C. 固(形声)  攻(会意)  旗(形声)  本(会意)

D. 语(形声)  究(形声)  材(会意)  见(象形)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新/造  防/纲挈领  吃俭用/不人事

B. 制/筒  脚/失魂魄  风作浪/高采烈

C. 抖/栗  车/头转向  强人意/可告慰

D. /数  绳/尘不染  打草惊/虚与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