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理科实验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 (chàng)   寥廓(guò)    慷(kǎi)激昂

B. (juè)    阻(è)     百(gě)争流

C. 携(xié)带    嵘(zhēng)    挥斥方(qiú)

D. (lǚ)    (jú)子洲   载(zǎi)歌载舞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 淬炼           忤视            沧桑            桀骜不驯

B. 凄惋           斑斓            屠戳            度德量力

C. 赡养           忸怩            愁怅            陨身不恤

D. 坍塌           恶耗            蔓草            运筹帷幄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 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C. 王老先生七十多岁,但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劲头十足,真称得上年富力强

D. 这首诗不仅运用独具特色的意象,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在结构上也不落窠臼,其独特的构思,来自于诗人对自由天性的追求。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B. 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C. 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D. 我们写作文时,确定中心思想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选择、组织材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B. 徐志摩是现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名作《再别康桥》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充分体现了新月派的诗歌创作主张。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 《战国策》,又称《国策》,共三十三篇。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长于叙事,精于描写”。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愿足下虑之           更:更加。

B. 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 秦王必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 进兵北           略:掠夺、夺取。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 而乃以手共搏之

C.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 为之奈何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从二、三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 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 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 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 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王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岁,何以有民?            苟:如果

B. 使者不                    说:通“悦”,高兴

C. 无衣者亦                    衣:穿衣

D. 民而出于无用者            率:一率,一概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撤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A. 以其无礼于晋    B. 阙秦以利晋

C. 箕踞以骂曰    D.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何为至今不杀乎?    B. 籍何以至此?

C. 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    D. 夫晋,何厌之有?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B.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C.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D.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反映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 本文反映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 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 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才能安定,国君的统治才能巩固;贤才被任用,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2)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它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表达了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1)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

(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它们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试做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诗文默写。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3)携来百侣曾游,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5)寻梦?撑一支长篙,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美在何方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美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耗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性、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

 (选自《躺着读书》)

1.本文题目为《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到底在哪里呢?

2.第二段所写的城市之“美”有何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市之美”呢?

3.如何理解画横线的的句子“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4.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联系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个句子,将某两部名著的内容从一侧面点出来。

长大后,我不再满足于童话带来的欢乐,于是瞄上了“大部头”。我时而在莺歌燕舞的花果山上嬉戏,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____________: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是我校校徽的图标样式,请用简短的语言写出校徽的构图要素(除外环里的汉字和拼音之外),并用一二句话说明其所蕴含的寓意。(60字左右)

 

七、话题作文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高中生活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而我们自己正在悄悄地改变着。其实,我们的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如果我们以变化的眼光来看的话,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请以“改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注意:不得抄袭,不得套题,不得出现班级、姓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