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眉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我国戏曲的源头是巫舞觋歌。原始戏剧充满着宗教、神话的祭祀仪典精神。随着社会发展,戏剧祭祀仪典的意义逐渐淡化,祭神变成娱己,祈福变成消遣,开始逐步触及戏剧的主要审美特征。西方的广场剧、庭院剧,我国的社火百戏、庙会演出,这些戏剧形态一直与社会底层观众紧紧结合在一起,当它们走入宫廷,就丧失真实、质朴的本性,趋于绮丽矫作、空洞乏味,失去了社会底层观众和生命力。我国戏曲诞生之时就与儒家礼教文化意识背离。戏曲艺术是“礼崩乐坏”而禁登大雅之堂的,戏曲演员与奴婢相等。我国自唐末后,商品经济逐渐发达,市民口味在审美领域中占据了越来越高的地位。俗文化作为一种新生力量逐渐打破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一统局面,戏剧艺术开始繁荣。市井民巷的勾栏瓦舍里上演着说唱、影戏、傀儡戏、杂剧百戏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戏剧门类。从宫廷歌台到村社庙会,上至天子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乐此不疲。这些文化平民化的现象逐步为我国戏曲的繁荣铺平了道路。

尽管如此,戏剧作为道德教化的工具一直存在。从我国历史上看,《香囊记》、《目连救母》这些充满浓重礼教色彩的传统戏曲,西方中世纪的“神秘剧”等宗教戏剧、古典主义时期的宫廷戏,都因过于注重宣传教化,丧失了戏剧的本质特征,只能存在一时。经久不衰的经典都是贴近社会底层观众的作品。而当代戏剧的发展更注重戏剧艺术创造与观众欣赏间的互动关系,不回避商业化、大众娱乐化,甚至希望以“票房”、“商业化”为某种尺度来检验其戏剧观念的可取性。因为在世俗文化发达的当代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越来越代表着审美文化的取向和艺术作品的价值评判标准。但就其总体脉络而言,古今中外的戏剧主要以通俗文化、世俗文化为审美特征。

戏剧的审美特征离不开物质的承载与呈现。剧场作为戏剧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对戏剧审美特征的表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戏剧的审美形态从诞生初期的宗教祭祀演变为大众审美娱乐后,剧场的角色也随之开始发生转化。从古希腊圆形剧场到西方近现代的封闭式剧场,从我国古代的勾栏瓦肆、歌台庙会到现代实验小剧场,虽然其特点和功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是一种审美活动场所。它们召唤和调动参与者从日常生活角色转为审美角色,使其进行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另外,观众参与的广泛性和随意性使戏剧艺术成为大众狂欢式的审美形态。强烈的节奏、高亢的声腔、喧闹的人群,戏剧观演双方在这样的审美交流中,忘记周围一切,不去想生活的困苦,一切都化入浑然忘我之境,把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

(摘自徐海龙《作为审美文化的戏剧》,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希腊的酒神祭祀、中国的巫舞觋歌,这些中西方原始戏剧形态都充满着宗教、神话的祭祀仪典精神。

B. 中西方各种戏剧形态进入宫廷之后,就会由祭神变成娱己,祈福变成消遣,趋于绮丽矫作,失去生命力。

C. 我国古代戏曲虽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儒家礼教文化意识冲突,但仍存有一些充满浓重礼教色彩的剧目,如《香囊记》《目连救母》。

D. 剧场是戏剧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戏剧审美特征得以呈现的物质载体,对戏剧审美特征的表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随着社会发展,祭神变成娱己,祈福变成消遣,这些历史演变标志着戏剧祭祀仪典的意义逐渐淡化。

B. 当代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是评判戏剧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所以注重创造与观众间的互动是未来戏剧的发展方向。

C. 古今中外的戏剧以通俗文化、世俗文化为主要审美特征,但也不排除宫廷贵族文化、道德教化的渗透。

D. 无论是古希腊圆形剧场,还是我国现代的实验小剧场,都能够召唤和调动参与者以审美的角色进行艺术创作与欣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戏剧艺术从诞生之时被禁登大雅之堂,但唐末之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市民化现象的出现,戏曲艺术逐渐繁荣。

B. 多样的戏剧样式广泛分布的戏剧表演场所以及多元的戏剧观赏者,都是戏剧文化平民化的一些具体体现。

C. 剧场的角色会随着戏剧审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就目前来看,剧场已经成为了实现大众审美娱乐的主要场所。

D. 戏剧艺术大众狂欢式的审美形态呈现为:戏剧观演双方以充满动感的审美交流,忘却周围一切,将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欢乐行程  阿来

一场雪就把萧索大地变成了天堂。

阳光照亮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河流,孤零零的村庄和覆盖这一切的白雪。野鸽群在天空中往复飞翔,搅起一个巨大的欢快声音的漩涡。

满屋子的亮光使格拉醒来,他一醒母亲就知道他醒过来了,不是相依为命的人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你不能穿新鞋上路了,”她的声音从外屋传来,“下雪了。”她的声音显得那么兴高采烈,“你就系一条新腰带吧,红色的那条。”母亲又喊:“快点啊,次多都来了。”

次多是一个大家庭的孩子,他家里有一些值钱的东西。这种家庭出身的人往往精明强干。但次多的一切却和家里人相反。现在,次多像平时一样拉着架子车来了,那样忧郁,那样沉默。车上装一袋胡豆,胶皮轮子压过积雪咕咕作响。等格拉吃完东西,次多已经把他那一袋胡豆弄上车了。于是,两人上路了。

两个乡村的孩子,拉着重载的架子车从村子里出来,去三十里外的镇子刷经寺。用胡豆去换大米。“刷经寺,”格拉叫道,“我们要到馆子里吃好吃的东西了。”“你有钱?”“阿妈给了我五块钱,以前是留下过年的,她说有了米过年就不要钱了。就把钱一张一张数给我了。”“我只有一个馍馍。我以为会给我一块钱的,他们有,你知道。只有一个亲人,那样子才真好。”“我知道人家说阿妈话有多么难听,可我爱她。”平常,和母亲一样总是没有来由就高高兴兴,被人说成是一种疯癫的格拉。现在他一声不响了,弓下身子拉车。

刷经寺镇比以往哪一次见到的都还要洁净美丽,房檐上挂下一串串晶亮的水珠,满世界都是水珠溅落的声音。融化的雪水在平顶上汇聚到一起,从漆成红色的落水管中跌落,那声音竟有一条小河奔泻般的效果。格拉和次多提着秤,在一家家屋檐下进出,称出去胡豆,称进来米。遇到干脆的人家就用盆啦碗啦大致量一下。单数门牌的给格拉,双数门牌的给次多。在落水的屋檐下穿进穿出,两人的头发和双肩都给打湿了。

他们开始花钱了。

次多在文具柜台前站住了。隔着玻璃是一柜子乐器,中间一大盒紫色的竹笛。次多的腰就弯下去,鼻尖一直碰到玻璃上。次多喜欢吹笛子,他熟悉各种乡间民歌的曲调。但他那支笛子已经开裂了。村里会做笛子的那个老人也已经死了。格拉就给次多买下了一支。用了一块三毛钱。

次多说:“笛膜。”声音很小。格拉听到了,又为他买了笛膜和一束红色的丝线穗子。

“我记住,一块六毛了,我要还。”格拉用力拍拍次多的肩膀:“你的眼睛要漏水了,伙计。我阿妈说好人就是这个样子的。”“你阿妈真好,格拉。”格拉又捶比自己长得高大结实的次多一拳头。

他们走到大路中央,化雪后出来寻食的鸟在他们周围起落,飞翔,鸣叫。他俩掰碎手中的馍馍抛撒给鸟们,因而招来更多的鸟在他们四周起落飞翔。平生,他们第一次如此不珍惜粮食。鸟群因此歌唱。麻雀,百灵,画眉,还有羽毛黑白相间的点水雀,鸟翅扑噜噜响。

“吹一下新笛子。”次多就给新笛子挂上红色的丝线穗子,给笛子上膜,并告诉格拉,笛膜是从芦苇中掏出来的。格拉问那么什么是芦苇,你见过吗?次多说我和你一样,但书上说它长在大水边,是像竹子的草。

于是,格拉说:“聪明的伙计上车吹吧。”自己拉起车子往前走了。次多绝对相当地聪明,不识谱也没有谱。抬手就吹出当时流行四方的歌曲。先是电影《农奴》插曲。后是《北京的金山上》。笛声一路在化雪后变得滋润的山野间飘荡。将要入冬的山野竟有了初春时的那种气息。那样地明朗清爽。融雪水甚至把有些封冻的河面上的冻重新破开,露出一汪汪平静的绿水。

车子在飞驰。

笛声也开始模仿群马飞奔的急促声音了。优美的笛声是多么流畅啊!

于是车子越来越快。

人飞起来,车子也飞起来,离开路面冲向了河边。

两个孩子腾身而起,尖叫着,比车子飞得更高更慢。他俩得以看到米口袋落在冰上,车子继续前冲,带着七零八碎的东西沉入了河水中央。然后,他们才摔在了沙滩上面。

两人都晕过去了一小会儿。但又很快醒过来,居然一点没有受伤。“我死了吗?”“没死,你飞起来了。我死了吗?”“没死,你也飞起来了。”两个人大笑起来。米流进河里,被一个小小的漩涡慢慢依次吸附到冰层下面去了。那下面,还有他们的车子。

“笛子,”次多问,“笛子呢?”“笛子呢?”格拉又问。

两人就在沙滩上狗一样爬着到处寻找笛子。到后来却发现,笛子依然紧握在次多自己的手上。

这次,两个孩子笑得更厉害了,一直把眼泪笑了出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格拉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的善解人意让格拉也养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与精明能干、忧郁沉默的次多形成鲜明对照。

B. 文中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如次多“腰就弯下去”“鼻尖一直碰到玻璃上”,突出了次多沉默、拘谨的形象。

C. 化雪后寻食的鸟儿和文章开头的野鸽群相互呼应,它们都象征了孩子旺盛的生命力,暗示了他们脱离家庭束缚后雀跃的心情。

D. 小说以发生突如其来的意外后,两个孩子发现笛子还在手中的欢笑结尾,表现了孩子们的单纯、开朗。

2.小说中多次描写次多的竹笛声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本文在多个方面与沈从文的《边城》有共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从表达的主旨、写作风格两个方面,对两者的共同之处做简要分析。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高等级木构建筑的屋脊上多装饰有“脊兽”,它的应用使得建筑屋脊轮廓富于变化,尤其是大型建筑上脊兽的应用,更使得屋脊造型繁简有度,颇具清人邓石如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构图之美。除却装饰,脊兽还有稳固瓦件的作用。其他钉帽一类的瓦饰虽不在脊上,却与瓦钉配合固定檐口端头,具有与脊兽类似的作用。

脊兽的起源约在东周,这是瓦件逐渐普遍应用的时代。已发现最早使用瓦饰的实例,见于秦雍城遗址出土、可追溯至春秋晚期的陶质建筑构件中。形式有鸟形、三瓣花形、屋形瓦钉钉帽,也有正脊脊端与后世鸱尾位置相当的羊角形构件,甚至还有人形瓦饰。这类瓦件皆为捏塑,手工造型感强烈,不似后世的模制风格,说明尚未大规模生产,正处于初创阶段。

除秦以外,东方列国也有各具特色的瓦饰,如河北灵寿中山国遗址出土的檐头筒瓦上装有叶片形并开半圆孔的巨大瓦钉钉帽等,显然是源自独立发展的瓦饰体系。

东汉时期,大量陶楼涌现,为认知当时脊兽的面貌提供了较为直接的信息。南北朝数百年间,制瓦技术大大提升,瓦饰的生产也普遍趋向于批量模制。东汉陶楼上已出现一种装饰于脊端、上下三瓦当叠起的瓦饰,其最初可能为三件独立的脊头筒瓦叠砌而成,形成风尚后,逐渐出现整体制作的做法。

纵观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脊饰造型题材,大致可归为鸟形、兽形、叶片形三类。其工艺从捏制到局部模制、再到整体模制,具体形象细节则缺少统一制度规范,可发挥空间大,总体呈现出质朴的风貌。

隋唐时期的脊兽继承了南北朝的特点,出土实物中仍以兽面脊头瓦数量最巨,两京诸宫殿皆有发现。唐代除有大量兽面脊头瓦发现以外,尚未见脊头瓦前端的“仙人走兽”实物。然而敦煌莫高窟中自初唐开始,就有若干建筑壁画表现出角脊下端以筒瓦上翘叠落、每片筒瓦端头置瓦当的做法,形成锯齿形构造,颇似明清建筑上“仙人走兽”的发端,只不过还未出现兽形。

莫高窟晚唐五代寺院建筑类壁画中,还普遍出现了在建筑正脊、角脊、前檐瓦面上设置陶制或金属制火焰宝珠以为装饰的做法.使建筑整体更为华丽精致,同时起到瓦钉的作用,这也是东汉明器与九原岗北朝壁画中叶片形钉帽的造型延续。

北宋后期,“仙人走兽”的面貌已与明清时比较趋近,这应当是经历了较长时间演进的结果。两宋绘画中的亭台殿阁上,皆形象地描绘了包括各类走兽在内的脊饰,是唐宋时期夸张风格的集中体现。

经历了唐宋时期定型,脊兽的使用到明清时更趋制度化,造型上也发生了新的改变,呈现出高度程序化的特点。其制作趋近于在方整的空心砖上加以雕饰,大型吻兽则用数块空心琉璃砖拼合,体块感十足。类型方位虽大致继承了前代,但对宋式脊饰中浓郁的民间性加以调整,追求庄严整肃,以见“威仪”。明清是古代集权制度加强的时代,这在微观的建筑装饰上也体现出来。

(选自于志飞、王紫微的《麟角峥嵘数脊兽》,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脊兽是中国传统高等级木构建筑中屋脊上常用的一种装饰,能使屋脊轮廓富于变化、造型繁简有度,并呈现出屋脊的构图美。

B. 考古发现,至少在春秋晚期,我国传统木构建筑已经开始使用瓦饰,其样式有鸟形、三瓣花形、屋形、羊角形、人形等。

C. 在传统的木构建筑中,能够起到固定瓦件的作用的除了脊兽外,还有能够与瓦钉配舍固定檐口端头的钉帽一类的瓦饰。

D. 春秋晚期的瓦饰皆为手工捏塑,造型感强烈,源自独立发展的瓦饰体系,因而各具特色,为后来脊兽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制瓦技术在南北朝得到长足发展,瓦饰生产逐渐由捏塑转变为模制,随之也由此前的单独制作逐渐形成了整体制作。

B. 先秦到南北朝的脊饰样式少、工艺变化大、具体形象细节缺少统一制度规范等原因使得脊兽制作和使用发挥空间很大。

C. “仙人走兽”是脊饰的一种,发端于初唐时期的瓦当,经历较长时间的演进,初步定型于北宋后期,样式与明清比较趋近。

D. 从隋唐莫高窟壁画中可以看出,寺院建筑由于设置陶制或金属制火焰宝珠作为装饰,因而建筑整体更为华丽精致。

E. 明清时皇家建筑、寺庙建筑在脊兽方面追求庄严整肃、显示皇家威仪,体现出明清时集权制的加强。

3.中国脊饰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有怎样的特点?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摘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B. “服阕”,指守丧期满后除服(不再穿丧服)。

C. “迁”,在古代有调动官职之意,多指升职,“左迁”则是贬官降职。

D. “太守”,秦朝至明清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密重情义,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 李密有才干,拜谯周为师,被其门人比作子游、子夏;失蜀时多次出使吴国,因颇有辩才而得到吴人称赞。

C. 李密善为文。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肯定了李密的才能和孝心,进而答应了他的请求。

D. 李密巧进谏,他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以诗进谏,表达了对当时官场不良风气的不满,让武帝感到愤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1)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丝。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2),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和季节,“无语问西风”,表明词人是在内心相问而没有表达出来。

B. 上片三四句写词人来到江边,见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像被胭脂染过,这是词人黯淡心境中的一抹亮色。

C. 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词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愁怀难遣。

D. 下片前三句总领下片,以夸张笔法写词人客游他乡,天涯浪迹,萍踪不定,漂泊东西,由此引出“人生如寄”的感慨。

E. 最后两句,笔调顿挫,“莫匆匆”三字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而又内心彷徨的心态。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两句写出了英雄刘裕当年大举北伐的威猛气势。

(3)在《逍遥游》中,庄子用“                    ?”两个问句探究了天空呈现深蓝色的成因。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研究者认为,这部著作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苦口婆心

②丽江古城景色秀美,风光旖旎,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但多年来游客投诉却居高不下,近日再度被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限期整顿。

③大学生进驻社区是新时期上山下乡的尝试,他们虽然经验不足,甚至毫无经验可言,但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也能大同小异

④只有一支优秀的队伍才能产生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在科普创作人才奇缺的今天,建立一支优秀的科普创作队伍还任重道远

⑤怀旧是文学的一个永恒母题,往事烟云常常会不期而至,浮现盘桓于一个人的心间脑际,缭绕不去,让人感怀不已。

⑥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顿时你会产生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原因,不仅因为剧情跌宕、演员表演精彩,更因为它反映了当前中国的反腐斗争。

B. 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现象,其传染源可能为禽类携带的H7N9禽流感病毒。

C. 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习近平主席被应邀出席主题为“未来的能源”的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

D. 正是这些“中国的脊梁”,铸就了民族的魂魄,夯实了民族文化的根基,并引领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和胜利。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

B. 李华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C.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

D. 毕业时你对班主任王老师说,你的治班水平高人一筹,总能把我们治得服服帖帖,我们佩服啊。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1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云识天”,,例如“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没腰”“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大多数天气现象如雨、雪、雹、雷电等都与云密切相关,云的变化能反映一定区域内天气的变化,在气象科学领域,。古人观云识象主要是靠人通过肉眼观测,现在气象卫星在观测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卫星观测可以提供更大范围、更高频次的数据,再进行大数据分析,,比如“哪朵云会下雨,能下多大雨”,这在过去是难以准确预报的。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下面是关于“校园欺凌”的两幅图表,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简要概括校园欺凌的有关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语意连贯,100字左右。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月1日上午9点45分,武汉天河机场国际航站楼,某名校在读女博士张某带着孩子迟到,因自己的原因错过了法航的登机时间。在柜台值机员耐心解释,告知他们柜台已经截止办理手续,并建议他们改签或者退票时,女博士闯进柜台,当着孩子的面,朝着值机员的脸狠狠地打了两巴掌。6月2日,武汉机场有关部门透露,打人者张某被机场公安分局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天,同时法航决定将其列入黑名单,在全球范围拒绝承运,武汉机场地服亦向民航局申请,将其列入中国民航旅客黑名单。由于张某女博士的身份,该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关注。

对于这一事件,你怎么看?清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