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年山东省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姻(yīn)缘埋(mái)怨篡(cuàn)夺咄(duō)咄逼人、

B.纰缪(móu)未遂(suì)离间(jiàn)处(chǔ)境艰难

C.专横(hèng)冠(guān)冕戕(qiāng)害所向披靡(mǐ)

D.秩(zhì)序挖掘(jué)症(zhēng)结向隅(ǒu)而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烦躁隔漠鳏寡孤独故弄玄虚

B.迟延鲁莽渊源暴殄天物归根结蒂

C.罪糵挑唆恓惶垂暮之年步履维艰

D.禀赋帷幄国粹无以附加残羹冷炙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不容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就在长期航行和生产实践中发现和认识了南沙群岛。
②作为独具个性魅力的红色主旋律大戏,《新四军女兵》生动塑造了一群红色年代新四军女兵形象,青春、时尚的气息     着广大观众。
③在美国男篮职业联赛2011赛季总决赛中,迈阿密热火队没有笑到最后,詹姆斯低迷的状态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议论,个中     难以揣测。

A.置疑传染委屈

B.质疑传染委曲

C.质疑感染委屈

D.置疑感染委曲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据了解,打人事件发生后,现场的工人们个个意兴阑珊,坚决不让开发商离开,场面一度处于僵持状态。

B.李晓燕说,长期的合作培养出的师生间这份举案齐眉的深厚感情,是任何事情也破坏不了的。

C.杜甫的诗歌博大精深,既有描写和抒情,又有议论和用典,有严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刚烈。

D.在装修之前,房主经常在家徒四壁的新房里转悠转悠,反复构想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这有限的空间。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柳永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地方官的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奉承甚至赞扬,这就使这首词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B.《定风波》记叙的只是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词中寄寓了作者洒脱、放达的心胸,也表达了他对自己遭受政治打击的愤懑之情。

C.辛弃疾对立有赫赫战功的孙权和刘裕的仰慕和赞扬,正说明了作者人到暮年仍旧壮心不已的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

D.承受着丧夫离乡之痛,李清照在辗转逃亡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珍爱的文物和古籍,还意外地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
文学的认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认识内容还是人。一个时代的文学可以反映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这各个方面的状况其实都是人的状况。文学成为人用来反照自身的镜子。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学界的历史就是人的自我认识的历史。
在古希腊的文学中可以看到古希腊人关于人的观念。古希腊人对人充满着乐观的信念,认为人同神是相通的,人在灵魂和肉体两个方面都能达到像神一样完美。他们庄严地宣告,“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语),“人是第一重要的”(伯里克利语)。因此,正如希腊神话里的神都具有人性一样,《荷马史诗》中的人也无不放射着神性的光彩。那些人间的英雄们,无论是奥德修,还是阿喀琉斯,都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强健的体魄,他们敢于同神斗智、同神搏力,在神的面前也毫不逊色。《荷马史诗》所奏响的正是这样一曲赞美人的意志、力量和智慧的颂歌。
但是中世纪的文学却表现出了对人的另外一种认识。在中古的那些用拉丁文写成的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里,人被解释成带着“原罪”降生到人间,人无力自救,只有信仰和崇敬上帝,仰仗上帝的力量在来世获得拯救。在这种解释里,人完全沦为上帝的附庸,这种前所未有的对人的贬低是人类自我认识史上的大倒退。
文艺复兴时期再度发现了人,再度把人提升到与神并驾齐驱的地位,而且还进一步肯定了人的个性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充分反映了人的自我认识的这种新进展。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都是当时最重要的文学家,同时也是当时最重要的人文主义者。他们在自己的作品里塑造了人的各种各样的性格,表现了人的各种世俗的情欲,颂扬了人的各种品性和美德,体现出反对神权统治和封建压迫、激励个性的自由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里的这种人的观念被后来的新古典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所继承,并分别向两个极端发展。新古典主义文学强调的是人的理性,主张人的个体性要服从人的群体性。高乃依的悲剧《熙德》就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观念,它描写了在悲剧主人公身上责任感如何高于爱情、理性如何战胜情感的。与此相反,浪漫主义文学强调的是人的情感和人的个体性的一面,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这可从拜伦描写的那些以孤独的个人反抗社会的“英雄”们看出。
从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又可以看到关于人的一种新见解。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那里,人身上的神性光彩已经消褪,人成为现实的人,成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人的现实的社会性造成了人各种各样的遭遇,形成了人各种各样的性格。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巨大成就就在于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反映着现实人的不朽的典型人物形象。他们通过人来说明社会,又通过社会来说明人如何改造、如何提高和如何发展。
如果说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是从抽象的人转向社会的人,那么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人则从社会的人再次转向抽象的人。但又不是转向古希腊的那种放射着神性光辉的完美的人,而是转向一种丑陋的、残缺的、畸形的、孤独的、充满着各种阴暗心理和罪恶冲动的人。现代主义作家完全丧失了对人的乐观信仰,被一种悲观的、绝望的情绪所代替。在他们眼里,人不仅褪尽了神性的光辉,甚至连人性也没有了,完全变成了“物”和“魔”。“我是谁——我是心灵驱使的小丑”,“我永远是多余的”,“他人就是地狱”,“使我感到荒诞的不是任何社会制度,而是人本身”,这些话最能代表现代主义作家对人的基本看法。
1.下列关于“文学与人”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对“人”的认识,从本质上说,文学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

B.文学认识的主要内容是人,是人用来反照自身生存、发展状况,认识自我的镜子。

C.文学对人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才形成了对人的正确而全面的看法。

D.文学中的“人”都是虚构的,任何时期的文学都不可能真实地揭示“人”的本性。

2.下列对各种文学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马史诗》放射着神性的光彩,其中的人物都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强健的体魄,奏响的是一曲赞美人的意志、力量和智慧的颂歌。

B.中世纪文学认为人是带着“原罪”降生到人间的,只有仰仗上帝的力量在来世获得拯救,把人完全沦为上帝的附庸,是对人的贬低。

C.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充分反映了人的个性的合理性和重要性,体现出反对神权统治和封建压迫、激励个性的自由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

D.现代主义文学把人妖魔化,人在作家笔下,褪尽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辉,成了丑陋的、充满着各种阴暗心理和罪恶冲动的物和魔,这和把人完全神化同样有害无益。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希腊人对人充满着乐观的信念,表现了人神相通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是最重要的,人的地位比神更尊贵。

B.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观念都是继承文艺复兴时期激励个性自由发展的人文主义文学观发展而成的。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反映现实的不朽的典型形象,刻画了人的各种各样的性格,是对人的认识的理性回归。

D.拜伦描写的那些以孤独的个人反抗社会的“英雄”,强调的是人的情感和人的个体性的一面,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任布字应之,河南人。力学,家贫,尝从人借书以读。进士及第,补安肃军判官,辄刺问虏中事,上疏请饬边备,仍奏河北利害。后契丹至澶渊,真宗识其名,特改大理寺丞、知安阳县。
入权三司盐铁判官,判度支勾院。京城东南有泉涌出,为筑祥源观,男女徒跣奔走瞻拜。布论之曰:“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遂忤宰相意。又与徐奭、麻温其试开封府进士,而奭潜发封卷视之。降监邓州税,徙知宿州。
时越州守阙,寇准曰:“越州有职分田,岁入且厚,今争者颇众,非廉士莫可予。”乃徙布越州。有祖讼其孙者“醉酒詈我”,已而悔,日哭于庭曰:“我老无子,赖此孙以为命也。”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
寇准贬,布亦徙建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岁余,出为梓州路转运使。富顺监盐井,岁久卤薄而课存,主者至破产,或鬻子孙不能偿。布奏除之。迁祠部郎中,擢江、淮置制发运使。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
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还,拜右谏议大夫、知真定府。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筑甬道属滹沱河,跨绝泥潦。未几,为龙图阁直学士,徙澶州。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布力言平非降贼者。复徙真定,未至,召为枢密副使。
布纯约自守,及秉政,无所建明。子逊尝上书,诋大臣及布皆为不才,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布不才,其子能知之。”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议者以周询引逊语逐其父,为不知体。皇祐间,诏陪祀明堂,称疾不赴。
始,布归洛中,作五知堂,谓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也。卒,赠太子太傅,谥恭惠。
(选自《宋史·任布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请饬边备饬:整顿,整治。

B.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奉:奉命。

C.或欲省河北兵省:减少。

D.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收:收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尝从人借书以读②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①乃徙布越州②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C.①岁久卤薄而课存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①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任布“爱民”的一组是
①辄刺问虏中事      ②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
③布闻之,贷其死    ④布奏除之
⑤布力言平非降贼者  ⑥布归洛中,作五知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布密切关注国家的边境防御,他曾上书陈述河北的战略利害关系并请求保持戒备,后来契丹果然发兵澶渊,他也因此受到真宗关注。

B.任布认为京城东南有泉水涌出并非吉兆,反对朝廷以此愚弄百姓的错误做法,从而忤逆了宰相的意图,又受考试作弊牵累而被降职。

C.任布曾经在富顺监管盐井,当时井盐产量降低,课税却没有减少,有的甚至卖子卖孙也无法交足税款,他上奏废除了盐税。

D.鱼周询借任布的儿子诋毁大臣及任布都是庸才的机会,请求皇帝降了任布的职,人们认为鱼周询的做法有失妥当。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4分)
(2)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3分)
(3)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3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南渡后的最初几年。
(1)分析词首句中“归鸿”“云碧”这两个意象的作用。(4分)
(2)词中的“催”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五、其他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
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下面的语段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语句连贯、准确。(4分)
“拿来主义”好得很,因为它有科学性。   不先拿来,许多有用的东西就被抹煞、毁灭了,还谈得到什么使用与存放?对旧文化,   需要“批”,这有利于择取,但若像“四人帮”这些“昏蛋”一样,“批字当头”,“大批判开路”,实际是首先要毁灭大批遗产。把遗产大批大批地烧光,   用行政命令投入冷宫,这还怎么能进行择取、使用呢?   首先拿来了,不毁灭掉,才能进行择取。你要“批”,尽管“批”,批对了固然好,批错了还能够改回来,反正东西仍在,不致无法补救。
答: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和示例相同。(4分)
蜜蜂和苍蝇,同样在飞舞歌唱,一个酝酿出蜜糖,一个传播着疾病。
答: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根据语境,补全下面横线处的对话内容,要求语言得体,每句不超过20字。(4分)
母亲带着自己4岁的儿子陪着她的老父亲去踏青。儿子口渴了,妈妈从包里拿出两个苹果,让儿子给外公一个。没想到,儿子将苹果拿到手后,在上面分别咬了一口。看见孩子这样,母亲很是生气,用眼瞪着孩子,眼里充满失望。“妈妈……”儿子有话要说,但看见妈妈的表情,便没有把话说完。外公看见了,知道外孙有话要说,便紧紧抓住孩子的手,笑容满面地问道:“乖外孙,告诉外公,你         (1)         ?”孩子满脸童真地说道:“因为……因为       (2)         。”外公笑得更欢了。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既为这样有孝心的孩子自豪,又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羞愧。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
浆声悠悠
王兴日
山村小镇外,流淌着一条小河。小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条古老的小渡船。小渡船已破旧不堪,没人去考证它是哪朝哪代的产物,几块木板都被河水沤得红黑发紫;木板上的粗大的钉子也都起了厚厚的棕红色的铁锈;船边露出几条手指宽的缝。此船危险!然而,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往上挤。并且,心甘情愿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个白花花的硬币交给船老板。有什么办法呢?乡里人要到镇上来,镇上人也要出门去,这个渡口是唯一通道。每逢三六九赶场天,小渡船就更加责任重大了。
船老板是镇上的癞子脑壳王兴文,年龄四十有五。和发亮的光头一样,办事干净利落。一手接过满满一船人递过来的钱,从不数一数,“哗”地一声倒在蓝咔叽布扣对襟衣口袋里,便抓过两把缺口少角的浆,一前一后慢慢摇起来。满河平静的碧水立刻激起哗喇喇的细浪,成三角形向四周散开。汩——汩——悠悠的浆声便在小河上轻盈地飘荡。也不知这悠悠浆声起于何年何月,只知道它和木板船一同诞生,癞子脑壳的爷老子的爷老子手上就有了这小船和浆声。人世沧桑,小镇上的人和事几经变迁,只有这河,这船,这悠悠的浆声依然。癞子脑壳站在船头,时不时还哼几句不知名的山歌。他嗓音凝重、浑厚,是个天生的山歌好手。
“癞子脑壳,划船几年了,多少总赚了点儿钱,舍不得做条新船?”经常有人这样提醒他。癞子脑壳笑而不答,仍然眯着双眼划船,他是一张金口,难得启齿。“挤死人了,丑癞子脑壳,花点儿钱做条大的船多好。钱又赚得多,我们也不要挤了。”有人怀有对癞子脑壳轻微的不满,愤愤然。“癞子脑壳肯定在信用社有笔款子!”听了这话,癞子脑壳依然不答,只独自“嘿嘿”笑。从此,癞子脑壳在银行里存一笔钱这一说法便传了开去。
有一天,小镇上来了四个木工师傅,是癞子脑壳请来的。不负众望,癞子脑壳真的有笔存款,他到墟上买了一大堆圆滚滚的杉木筒子。木工师傅在小河上就叮叮咚咚地干了起来。没几天,小河上出现了一座木板桥。小河变了。水面上没有了那悠悠晃晃的烂渡船。小河幽静了许多。癞子脑壳并没走,搬来一个竹椅子放在桥头,坐在椅子上翘起二朗腿,仍然是细眯着双眼,一副悠闲自在的神态,只是再没哼山歌。仍然收钱,规矩却稍有修改:坐渡船五分一个,过桥收两分。似乎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小镇上的人们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于是议论纷纷:“自从盘古开天地,没听说收过桥钱的。”“癞子脑壳是在赚黑心钱!”也有人说:“不收点儿钱,以后桥坏了谁修?”
终于有好事者告了癞子脑壳一状。没几天,木板桥上一前一后走来两个穿白衣服、戴白圆顶帽、帽檐上贴着一颗鲜红发亮的红星星的人。是公安局的!“你是王兴文吗?坐在这里干什么?”其实他们早已知道他是谁,癞子脑壳吓了一跳,不知是祸是福。“在、在收路费。”癞子脑壳开了金口,结结巴巴地回答。“不行,你这是在收买路钱!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两个人声色俱厉。“从前划船是五分一个,现在是两分。”“半分也不行。以前你是劳动所得,现在你是不劳而获!至于你架了桥,可以作为一件好事表扬表扬。今后不准再收。”说完扬长而去。癞子脑壳张着嘴,睁大一双眼,直勾勾地望着他们的背影。从此,木桥边不见了癞子脑壳的身影,河水依然在静静地流淌,木桥上川流不息地走着男女老少。
事也凑巧,过了一段日子,突然电闪雷鸣,阴天黑地连下了几天暴雨。小河涨水了。咆哮的河水把新木板桥冲得无影无踪。洪水退尽以后,河面恢复了平静。河水仍在缓缓地流淌。周而复始,河面上又出现了人们熟悉的那只古老的烂渡船,船头依然站着癞子脑壳昂首挺胸的身躯,依旧有粗犷的山歌和着悠悠的浆声在河面上轻盈地飘荡。每逢三六九的赶场天,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冒着生命危险去挤那条烂渡船。还是从口袋里掏出白花花的硬币交给癞子脑壳。小镇依然,小河依然,悠悠浆声依然……
选自《那团云雾:1985—1988全国优秀小小说赏析》
1.根据小说内容,概括癞子脑壳的形象特点。(4分)
2.小说中的“渡船”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
3.小说后半部分写了一场连下了几天的暴雨,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4.这篇小说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生活中常遇到的理与法问题;也提出了守旧与创新的问题,是一个特定时期社会的缩影。请结合文本,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德国社会学家内尔伯恩说过:“超凡的快乐让我们热爱世界,巨大的悲痛让我们理解世界。”这种对快乐与悲痛的理解,是一片深深的思想之海。
一位与病魔顽强抗争了5年的乐观者说:我感觉“生”容易,“活”也容易,“生活”却很不容易。人人都有快乐之时,也有悲愁离苦之时,因此,我对生活最大的感悟,就是要努力保持阳光心态,永远心存希望。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