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15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事件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皇室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皇室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A. 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 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 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

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报道称,目前外来生物的入侵可能致使我国每年直接损失达到170亿美元。世界范围内的生物交流、传播乃至入侵始予

A.中国古代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 B.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C.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加速了西方资本的原始积累  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蒸汽时代”的到来,对世界近代史发展进程起到的最大作用是

A. 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基础

B. 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C. 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D. 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和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早20年。”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

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右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日本输入中国商品总值表。一战期间美国、日本对华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美国日本乘机扩大了对华经济侵略

C.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蓬勃兴起

D.西方列强在华侵略格局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

A. 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 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 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D. 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对下列“中国近现代铁路建设里程简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1894

1911

1927

1937

1945

1978

2006

中国铁路里程(千米)

400

9800

11900

15500

24000

48600

77083.8

 

 

注:表中数据摘编自《浅谈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结题报告。

A.近代铁路的出现与发展和列强侵略紧密联系

B.民族工业春天的出现促进中国铁路迅猛发展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铁路建设获得一定的发展

D.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迎来真正的春天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反映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 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 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物质利益原则

C. 开展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 废弃工业领域的部门管理体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 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 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理论的提出及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如下表所示(部分)。阅读下面的表格,指出导致后两年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工业总产值

 

 

 

(亿元)

比上年

国家财政

 

 

总收入(亿元)

比上年

 

 

 

1966

2534

+317.3%

558.7

+24.4%

1967

2104.5

-10%

419.4

-25%

1968

2015.3

-4.2%

361.3

-13.9%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B.国际形势紧张,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备战

C.“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D.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图中的现象说明

A.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B.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国家大事日益关心

C.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报纸不是出售而是散发

D.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108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否则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温总理是在强调

A. 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B. 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

C. 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D. 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关贸总协定致力于

A.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体系

B.确立美国在世界上的金融霸主地位

C.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D.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区域集团组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与早期资本主义时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的协调机制

C.西方国家实现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盟,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

由单一经济部门扩展到多个经济领域 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

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 由追随美国到要求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其原因是( )

经济底子薄    科学技术水平低    生产设备落后    生产成本高    资源缺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全球环境的恶化           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某高一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材料二 据中国文物网报道:汕头市南澳县发掘清理的古沉船南澳一号文物进行公开展示,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瓷器,大约有6万件之巨,已有富商出价6亿人民币欲收购。

1)依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我们在研究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

3)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游客可能从展品中见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结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江南民间丝织业最兴盛时,南京、苏州和杭州的织机为5—55万张,盛泽等市镇和乡村约为1.5万张,再加上镇江、嘉兴和湖州,以及乌镇等市镇,总共为8万张,而官营织机大约为3500张。

——范金民、金文《江南丝绸史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江南丝织业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 费尔南·布罗代尔曾说:作为主导世界的帝国,英国开启了广阔的原材料资源和欧洲以外的新的市场。用卡尔·马克思的话说,资本主义生产纪元的黎明与大英帝国的加强同时发生。帝国从冒险中获得的资本——棉花、烟草、奴隶——为岛国跳跃式的冲向工业发展的新边疆提供了必要的资本保障。

材料三  1832年一家英国报纸用既满意又警觉的口吻宣称:大不列颠的制作业体制,以及由之而来的大型市镇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增长,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材料四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3)据材料四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材料五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5—1959
 

4.4
 

39
 

56.6
 

1965—1969
 

3
 

37.2
 

59.8
 

1980—1984
 

2.6
 

32.8
 

64.6
 

1999
 

1.6
 

24.7
 

73.7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4)材料五反映了20世纪50—90年代美国经济的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从1926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

材料三  (斯大林时期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表现和特点。

(3)材料三中的“西方经济的崩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西方经济的崩溃”蔓延时,苏联为什么没有受到较大冲击?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模仿”指的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前的20多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国际贸易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先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瑞典),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1973年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荡的“欧洲美元”高达1000亿。为了稳定美元,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