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9届高三高考第四次文科综合模拟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唐代设立政事堂,三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做出决策。但皇帝经常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衔,参加政事堂会议.其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

B. 推进决策民主

C. 抑制宰相权力

D. 平衡三省关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

记载

《田舍》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史》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A.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B.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C.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当过商贾、牙人的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强调“农贾乐业,衣食滋殖”,认为“农安于田,贾安于市”则财用充足,否则国家必贫困。这说明唐甄

A. 要求废除重农抑商政策

B. 认为商业比农业更重要

C. 认识到商业活动的价值

D. 提出经济要均衡地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传统中国以礼教立国,服饰不仅仅是民族的外观,还带有深刻的礼的烙印,映衬出特权、等级和道德信念。据民国初年报载,“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一变化反映

A. 西装已代替传统服饰

B. 服装款式多样缺乏审美

C. 儒家礼教思想的崩溃

D. 服饰的礼制限制被淡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

A. 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理念

B. 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

C. 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

D. 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台湾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这一变化说明

A. 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

B. 杜鲁门的政策摇摆不定

C.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D. 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84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说:各地区都要根据本地区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拟定自己的农业发展规划,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实现国家规定的农业发展指标。据此可知,这一文件的主旨是

A. 剖析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

B. 阐明农业规划落实的重要意义

C. 肯定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 强调发展农业生产要实事求是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雅典公民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并懂得驳倒对手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智者学派的兴起直接迎合这股潮流,因而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可见,智者学派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当时

A. 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达

C. 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

D. 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 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 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 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通过分析表中关于集体农庄的不同记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关于集体农庄的记述

出处

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过苏共中央审定,作为全国党史教材)

1930年2月和3月共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暗杀恐怖活动3263起,散发传单事件2009起。

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报告—(据苏联档案)

达里娅·马克西莫夫娜·伊佐托娃(1909年出生)回忆道:30年代的饥荒中,人们开始患上浮肿病,上面来人大肆搜刮,只留一点点种粮,口粮不给。

《国家灾难:苏联农业集体化—亲历者的回忆和档案材料》2001年出版

 

 

A. 官方公布的材料最为可信

B. 折中相反观点可得出真相

C. 回忆录年代久远没有价值

D. 留意叙述背后的主观目的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欧共体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协定》,旨在实现“没有疆界的欧洲”,即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该协定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这表明当时欧共体

A. 设置贸易壁垒遭到美国反对

B. 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

C. 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

D. 挑战美国霸权动摇两极格局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海外贸易分为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明初,朝贡贸易被作为朝廷怀柔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手段,政治色彩浓厚而经济功能较弱。由于不堪重负,明中叶以后对朝贡贸易有诸多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早在宋代和元代就有较大发展,但明初朝廷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来自蒙古人等北方势力的侵袭,消除东南沿海的倭患,民间海外贸易受到严禁。尽管如此,海上走私仍屡禁不绝。明中叶以后,民间贸易因政策放宽而得到发展,主要贸易对象从亚洲其他地区变为欧洲。明清海外贸易政策时紧时松,政策放宽时海外贸易就得到较大发展,贸易网络不断扩大。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摘编自王信《明清外贸顺差、白银流入及对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为了更便利地筹措海外贸易资金和降低投资风险,一些国家建立国家银行,政府充当担保人;受政府扶持和保护的民间合股公司也应运而生。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16至18世纪时,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中西方海外贸易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以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

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战争迅速展开。

——据百度百科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则材料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历史知识论述其原因。(要求:根据材料写出变化,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拨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侨流人口的迁徒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可行。而就乡族集团置州郡县,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

东晋南朝失去了重要的地理上的正統依据。夫所谓祖宗疆土,尺寸不敢与人,既境地止画方隅,又讳言削弱,则侨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办法;又东晋南朝例不侨置十六国北朝新立的州郡县,借以表明对其政权的否定。东晋以来,豫、并、兖诸州及江淮间流人南渡江,侨寓在这一带,因置侨州郡县,皖南傍江经济文化因之迅速发展。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在地方行政与户籍制度上,“侨置制度尤为紊乱之源”。

——摘编自《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慨括指出东晋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材料  1903年,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权利。美国由此重兵进驻运河区,把持了运河区的行政、司法、警察、铁路、财政等一切大权,使运河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殖民飞地”。

1973年召开的不结盟国家的政府首脑会议以及拉美国家波哥大会议坚决支持巴拿马政府和人民对运河区的主权要求。1974年美国终于不得不同意“迅速结束”它对运河的管辖权。经过时断时续艰难曲折的谈判,1977年9月7日,巴拿马和美国在华盛顿签订了新《巴拿马运河条约》与《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永久中立和经营的条约》,废除1903年的美巴条约,1999年12月14日,巴拿马正式收回运河主权,美国结束了对巴拿马运河的长期控制。

——摘编自百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攫取巴拿马运河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7年巴拿马和美国签订新条约的原因。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材料  许景澄于1845年出生于浙江嘉兴,原名葵身,字竹筠。1868年,他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其从政之初,正值洋务运动勃然兴起之时,许景澄广泛借鉴西方先进思想,提出“尔后国家大势必重邦交”主张,并果断放弃研习八股文,专治经世之学。在处理新疆帕米尔问题的过程中,许景澄深感中国的边疆地图十分匮乏,现有地图错漏百出,难以使用。例如清政府发来的电报中涉及的卡伦(边防哨所)方位,与现地查勘的位置居然无一符合,中国的地图上也没有明确标定出西部边疆的界限,使得外交斗争缺乏可靠的依据。在谈判期间,他又一次发挥了博闻好学的特点,广泛查阅历史资料,借鉴英、俄、法等外国地图,经过认真考订,汇编成《帕米尔说》《帕米尔图叙例》《西北边界地名考证》等。

——摘编自王残阳《许景澄:悲剧的晚清外交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许景澄外交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许景澄外交活动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