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以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

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战争迅速展开。

——据百度百科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则材料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历史知识论述其原因。(要求:根据材料写出变化,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变化:抗战态度由保守、消极变为积极、坚决抗日。 原因:30年代初,日本侵华处于局部地区,国民政府没有足够重视,而是把政策重点放在稳定国内局势,镇压共产党势力上。同时把希望更多寄托于国际力量——国联的干预上。 1937年后,日本全面侵华,意图消灭国民政府。尤其是对长江流域的侵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区。加之全国民众的要求,还有国际上对法西斯侵略威胁的重视,故而态度日渐积极。总之,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激化中日之间的矛盾,国民政府的态度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示例二: 变化: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原因:30年代初,日本对东北侵略,国民政府没有明确坚决态度。而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派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并且发展成为东北抗联,成为东北抗战的主力。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使东北民众也组织义勇军,国民党内爱国将领也进行抗日,局部抗战逐渐发展。 1937年之后,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根本利益受到威胁。中国共产党代表的爱国主义力量不断推动,尤其是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重大让步,由政府主持的全国性的抗日迅速展开。 总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各界力量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由自发、局部抗战发展成为政府组织的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析】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本题围绕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转变而展开,根据两则材料可以从国民政府抗战态度的转变、抗战规模的壮大角度得出变化,然后根据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海外贸易分为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明初,朝贡贸易被作为朝廷怀柔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手段,政治色彩浓厚而经济功能较弱。由于不堪重负,明中叶以后对朝贡贸易有诸多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早在宋代和元代就有较大发展,但明初朝廷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来自蒙古人等北方势力的侵袭,消除东南沿海的倭患,民间海外贸易受到严禁。尽管如此,海上走私仍屡禁不绝。明中叶以后,民间贸易因政策放宽而得到发展,主要贸易对象从亚洲其他地区变为欧洲。明清海外贸易政策时紧时松,政策放宽时海外贸易就得到较大发展,贸易网络不断扩大。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摘编自王信《明清外贸顺差、白银流入及对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为了更便利地筹措海外贸易资金和降低投资风险,一些国家建立国家银行,政府充当担保人;受政府扶持和保护的民间合股公司也应运而生。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16至18世纪时,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中西方海外贸易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欧共体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协定》,旨在实现“没有疆界的欧洲”,即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该协定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这表明当时欧共体

A. 设置贸易壁垒遭到美国反对

B. 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

C. 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

D. 挑战美国霸权动摇两极格局

 

查看答案

通过分析表中关于集体农庄的不同记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关于集体农庄的记述

出处

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过苏共中央审定,作为全国党史教材)

1930年2月和3月共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暗杀恐怖活动3263起,散发传单事件2009起。

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报告—(据苏联档案)

达里娅·马克西莫夫娜·伊佐托娃(1909年出生)回忆道:30年代的饥荒中,人们开始患上浮肿病,上面来人大肆搜刮,只留一点点种粮,口粮不给。

《国家灾难:苏联农业集体化—亲历者的回忆和档案材料》2001年出版

 

 

A. 官方公布的材料最为可信

B. 折中相反观点可得出真相

C. 回忆录年代久远没有价值

D. 留意叙述背后的主观目的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 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 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 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查看答案

雅典公民要具备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并懂得驳倒对手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城邦生活,因此学习修辞学和辩论术成为雅典的一股潮流。智者学派的兴起直接迎合这股潮流,因而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可见,智者学派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当时

A. 雅典工商业经济发展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达

C. 雅典人崇尚理性精神

D. 雅典浓郁的文化氛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