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 1903年,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

    材料  1903年,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权利。美国由此重兵进驻运河区,把持了运河区的行政、司法、警察、铁路、财政等一切大权,使运河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殖民飞地”。

1973年召开的不结盟国家的政府首脑会议以及拉美国家波哥大会议坚决支持巴拿马政府和人民对运河区的主权要求。1974年美国终于不得不同意“迅速结束”它对运河的管辖权。经过时断时续艰难曲折的谈判,1977年9月7日,巴拿马和美国在华盛顿签订了新《巴拿马运河条约》与《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永久中立和经营的条约》,废除1903年的美巴条约,1999年12月14日,巴拿马正式收回运河主权,美国结束了对巴拿马运河的长期控制。

——摘编自百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攫取巴拿马运河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7年巴拿马和美国签订新条约的原因。

 

 

(1)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大增;巴拿马运河的开通,使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大大缩短,极具战略和经济价值;美国积极向亚太地区扩张。 (2)巴拿马人民的长期抗争;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及欧日的竞争,使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解析】 (1)由材料“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通过不平等条约”得出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大增;结合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得出巴拿马运河的战略和经济价值;由材料“美国由此重兵进驻运河区,把持了运河区的行政、司法、警察、铁路、财政等一切大权”得出美国积极向亚太地区扩张。 (2)由材料“巴拿马政府和人民对运河区的主权要求”得出巴拿马人民的长期抗争;由材料“1973年召开的不结盟国家的政府首脑会议以及拉美国家波哥大会议坚决支持”得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由材料“1974年美国终于不得不同意‘迅速结来’它对运河的管辖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及欧日的竞争,使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拨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侨流人口的迁徒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可行。而就乡族集团置州郡县,也有利于保证这一集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

东晋南朝失去了重要的地理上的正統依据。夫所谓祖宗疆土,尺寸不敢与人,既境地止画方隅,又讳言削弱,则侨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办法;又东晋南朝例不侨置十六国北朝新立的州郡县,借以表明对其政权的否定。东晋以来,豫、并、兖诸州及江淮间流人南渡江,侨寓在这一带,因置侨州郡县,皖南傍江经济文化因之迅速发展。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在地方行政与户籍制度上,“侨置制度尤为紊乱之源”。

——摘编自《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慨括指出东晋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以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

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战争迅速展开。

——据百度百科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则材料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历史知识论述其原因。(要求:根据材料写出变化,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海外贸易分为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明初,朝贡贸易被作为朝廷怀柔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手段,政治色彩浓厚而经济功能较弱。由于不堪重负,明中叶以后对朝贡贸易有诸多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早在宋代和元代就有较大发展,但明初朝廷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来自蒙古人等北方势力的侵袭,消除东南沿海的倭患,民间海外贸易受到严禁。尽管如此,海上走私仍屡禁不绝。明中叶以后,民间贸易因政策放宽而得到发展,主要贸易对象从亚洲其他地区变为欧洲。明清海外贸易政策时紧时松,政策放宽时海外贸易就得到较大发展,贸易网络不断扩大。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摘编自王信《明清外贸顺差、白银流入及对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为了更便利地筹措海外贸易资金和降低投资风险,一些国家建立国家银行,政府充当担保人;受政府扶持和保护的民间合股公司也应运而生。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16至18世纪时,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中西方海外贸易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欧共体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协定》,旨在实现“没有疆界的欧洲”,即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该协定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这表明当时欧共体

A. 设置贸易壁垒遭到美国反对

B. 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

C. 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

D. 挑战美国霸权动摇两极格局

 

查看答案

通过分析表中关于集体农庄的不同记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关于集体农庄的记述

出处

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过苏共中央审定,作为全国党史教材)

1930年2月和3月共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暗杀恐怖活动3263起,散发传单事件2009起。

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报告—(据苏联档案)

达里娅·马克西莫夫娜·伊佐托娃(1909年出生)回忆道:30年代的饥荒中,人们开始患上浮肿病,上面来人大肆搜刮,只留一点点种粮,口粮不给。

《国家灾难:苏联农业集体化—亲历者的回忆和档案材料》2001年出版

 

 

A. 官方公布的材料最为可信

B. 折中相反观点可得出真相

C. 回忆录年代久远没有价值

D. 留意叙述背后的主观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