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百校联盟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 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 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C. 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 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据历史记载汉初封功臣侯“大候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这一变化表明

A. 封建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B.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了冲击

C. 编户制度保证了国家的税收

D. 人口膨胀冲击了经济秩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代,江南的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一带,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纺纱、织布等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反映出当时

A.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B. 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起

C. 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D. 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 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 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 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D.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32年,宋裴卿创办了东亚公司,以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并写进了厂歌。该公司所产“抵羊牌”毛线,即取抵制洋货之意,该产品一出现就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抵羊毛线由此蜚声全国。这说明宋裴卿

A. 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

B. 冲破了视商业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C. 重视企业精神的塑造

D. 具有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据统计,“民族”一词在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位243条,而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B. 红军长征宣传了北上抗日主张

C. 百团大战等捷报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

D. 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为1952年和1957年中国工农业生产情况(部分)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 借鉴苏联的发展模式

B.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C. 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国民经济布局逐渐优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同时对部分省市建制进行调整。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等,京津沪外的中央直辖市均改为省辖市。中央人民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A. 加强统一领导提高行政效率

B. 配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 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

D. 确保依法治国的方略落到实处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夫妇,并说:“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如果尼克松访问中国,将高兴地同他谈;他当作旅行者也行,当总统也行。”毛泽东此举意在

A. 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B. 寻求新的外交战略平衡点

C. 缓和新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

D. 解放台湾完成国家的统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85年,中共中央决定: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该决定的主旨是

A. 推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验

B. 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激发科技机构的创新活力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5世纪以后,西欧商人用美洲白银换取中国的黄金,由于中国和日本的金银比价不同,再用中国黄金到日本换取更多的白银从中赚取差价,所获高额利润就地购买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商品然后再高价转卖到欧洲和美洲。这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价格革命导致了物价暴涨

B. 全球商品交流网络开始形成

C. 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增加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万民众发动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这实际上说明“光荣革命”

A. 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 使议会成为唯一权力机构

C. 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D.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巴黎公社共有86名委员,其中工人约30名,其余是新闻记者、职员、教师和医生。公社委员们之间虽然有政治分歧,但没有权力斗争,一直尽心尽力为这个200万人口的城市提供公共服务。他们也能达成共识,实行一些进步的和民主的政策。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 践行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B.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C. 真正具有了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 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据历史记载,1921—1923年,苏俄(联)多数电影院恢复放映,单是莫斯科一地,电影院的数量就从10家增加到50家,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这表明当时苏俄(联)

A. 计划经济取代了新经济政策

B. 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

C. 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国家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以及《进一步刺激复兴法》等)只有一个主题:复兴工业,刺激工业生产。为此,罗斯福修改禁酒令,放弃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以获取支持。这些举措

A. 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B. 恢复了自由主义的政策

C. 局部地调整了生产关系

D. 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图为二战后法国共产党人创作的幅宣传画,主题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

A.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 大国对峙的加强

C. 两大阵营最终形成

D. 第三世界的崛起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地方州县是上层政权机构或正规官僚行政机构的最低一级,州县官因之称为“亲民之官”。县以下为基层社会,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  十七世纪英国的基层社会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他们主要通过民众选举推选出合适的民警人员,与当地的教会管理相互交织。地方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并非完全的“按章办事”,而是时刻地变换着的。换言之,在教区的社会管理中,他们的裁决大多是依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进行的,教区民警和地方官吏都受到传统文化习俗和行为规范的约束。在这个地方共同体中,最有效的约束并非是来自帝国的条文章程,而是“睦邻关系”的传统,法律相比而言屈服于这种观念,而不是凌驾之上。这种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地体现人性,而不是冰冷的事实。这种闪烁着自由的管理机制,虽然在处理问题方面没有严格的刻度作为标准,但是他在英国十七世纪的基层管理上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直到后来英国建立起规范化的近代的官僚体制,才逐渐取代这种“乡绅自治”的管理体制。

——摘编自许洁明《十七世纪的英国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十七世纪英国与清代基层社会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伴随着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地区的工商业者就已经建立了会馆、公所等组织。无论是会馆还是公所,这些传统商人组织都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会特征。从成员构成看,会馆大多对成员的地域籍贯有较严格的要求,主要是由同一籍贯的商人组成,因而其名称往往都冠有地名。有些会馆起初只是同乡会性质的组织,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同籍商人聚议商务贸易的行会性组织。与会馆主要由同一籍贯商人组成所不同的是,公所一般都是由同业商人或手工业者建立的团体,因而我们在各地相关史料记载中都常常看到冠名为“x业公所”这样的工商组织。与会馆相比较,公所的行会特征更为明显。我们知道行会是为了防止竞争,排除异已,保护同业的既得垄断利益而建立的组织。公所建立之目的即是如此。为了维护同业的利益,绝大多数公所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行规,具体内容主要是限制同业者招收学徒和使用帮工的数目,规定统一的手工业产品和各类商品的价格、规格和原料分配,并制定同业统一的工资水平等。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商会作为清末诞生的近代新式商人团体,虽然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工商业者力量壮大的产物,但也不能忽略商会又是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为了振兴工商、奖励实业,主动倡导鼓励商人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商会是不分籍贯和行业的整个工商各业共同的新式社团,早在清末诞生之初,商会内部就设有分工细密、职权明确的各种办事机构。除总、协理和会董之外,各商会一般都设有文牍处、评议处、考察处、收支处、庶务处、接待处等,这些机构“各有责成,各有权限”,并且互相配合,不仅保证了商会的日常会务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章运行,而且遇有突发事件也能及时应对和联动。清末商会即形成总会、分会、分所层层联结的三级组织体制,分所隶属分会,分会隶属总会,相互之间宗旨相同,规章一致,组成了一个层层统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且除西藏之外全国各地的分会、分所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很快就成为林林总总的清末各类新式社团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商人团体,拥有了独特的联动机制。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会的“联动”机制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会馆”与“公所”的相同属性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会出现的背景及其进步之处。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源于三个基本前提:宇宙由自然而不是超自然力量支配,可以认识;严格应用“科学方法”以认识每一个问题;人类可以被“教化”而进步。前两条来自科学革命,后一条则出于洛克的思想。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在1733年出版的《人论》中写道,“人文科学(也许)和其他科学一样可以归纳出明确的几点”,启蒙思想家就想揭示这“明确的几点”。孟德斯鸠用自然界的机制来模拟社会运行机制,逐一分析各种社会条件,得出人类精神深层地影响政治体系运行的要素。在共和制中左右民主制度运行的是“美德”,左右贵族制度运行的是“节制”,在君主制中是“荣誉”,而在专制体系中则是“恐惧”。孟德斯鸠关于立法、执法和司法权力分配和平衡的理论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

——摘编自吕乃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等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这不仅体现在它以民主与科学作为自己的旗帜上,也体现在它对民主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认识和理解的科学,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或科学思想,而更是一种广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种与迷信、盲从、愚昧相对立的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写道:“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向来不认识中国底学问有应受科学洗礼的必要。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关系,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外经济领域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世界

中国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列强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苏联形成斯大林体制,工业化基本完成。

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新生活运动,推进“币制改革”。

二十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第三次科投革命开始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就有曲折。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已经成为世界两大趋势;欧洲共同体影响力增强。

中国经济焕发活力,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相得益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欧洲联盟成立,欧元问世,世界经济区城集团化发展迅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