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 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 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题文)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这种现象

A. 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B. 使得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 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

D. 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题文)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A.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B. 出现最早的纸币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近代工业出现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C.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D. 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 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

C. 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D. 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A. 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B. 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C. 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D. 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道光末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说明

A. 中国茶叶种植技术获重大突破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D. 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已经解体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题文)“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 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 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 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 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1.5万两白银在太谷东关创办了利川蛋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对厂中伙友(员工)按商家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利川蛋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影响          B.国民政府重视

C.经营理念创新          D.国家政局稳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记载:“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在于

A.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B. 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未波及中国

C. 国民政府采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D. 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而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题文)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 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 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A. 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 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 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D. 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 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 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 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这一法案

A.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B.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C. 是全球化加快的结果

D. 使世界经济开始复苏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我们还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实行这一政策本质特征有

①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

②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③利用物质利益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④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不劳动者不得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22年5月,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法令还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由此推断当时的俄国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农业集体化运动正在推行

C.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D. 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张,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材料表明

A. 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被广泛接受

B. 西方大萧条反衬了经济计划的优点

C. 实行计划经济才能摆脱经济危机

D. 英国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35年5月6日,罗斯福总统任命霍普金斯为工程振兴局局长,该局从1935—1941年间共耗资113.56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是

A. 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

B. 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C. 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D. 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    )

A. 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 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C. 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D. 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他在此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

A.—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

C.主张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D.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上,大办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1960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权应该主要归生产队。上述变化反映出当时

A.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B. 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C. “大跃进”运动的扩大

D. 对农村工作的务实调整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浙江温岭县某民间收藏爱好者购得了一本记账簿,上面记载了主人家从1968到1980年的有关生活细节,如购买了什么,花钱多少,上面都记得一清二楚。该账簿的历史价值在于(    )

A.记载了参加建国十年庆典的史实

B.为城市改革研究提供第一手史料

C.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百姓富足生活

D.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变迁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向世界某机构申请长期贷款,成功实施了西南扶贫、山西扶贫、秦巴山扶贫等项目。此机构应该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世界银行

D. 亚太经合组织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在法国看来,建立包括法国、徳国参加的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将联邦德国纳入共同的利益之中和欧洲的监督之下,而且欧洲联合有利于加强欧洲的世界地位。在联邦徳国看来,加入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消除各国,特别是法国对曾经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徳国的成见和疑虑,取信于国际社会,重新崛起。基于上述认识,法德

A. 共同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B. 共同协商以推进德国实现统一

C. 联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通过主权让渡推进区域一体化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A. 中国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

C. 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D.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稳定经济,在多国协调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在这一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等。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为被学术界称为牙买加体系的现行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元化;储备货币多元化;黄金非货币化等。70年代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经济霸权急剧衰落

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C. 美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D. 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2012年7月,美国伦敦奥运代表团官方制服“中国制造”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一些国会议员扬言烧掉队服。《洛杉矶时报》社评家保罗写道:“无论他们穿什么衣服,我都将全力支持美国奥运代表队,我将通过我的‘中国制造’的电视观看他们的表现。”《华盛顿邮报》分析认为,这背后凸显出美国眼下正在经历的一场就业悲剧:制造业就业岗位的消失,对于美国2012年总统大选而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A. 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承担着更大的风险。

B. 经济全球化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发展趋势。

C. 美国政治势力从根本上抵制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D.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品已能实现无障碍流动。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美国作家小约瑟夫?奈在《理解国际冲突: 理论与历史》中说:“我们所面对的真正问题,并不是主权国家继续存在……所有的国家,包括最大的国家,都面临着日益增多的难以在主权国家边界内加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资金流动、毒品交易、气候变化、艾滋病、恐怖主义以及文化入侵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

A. 抵制全球化    B. 加强国际合作

C. 建立单边格局    D. 取消主权国家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

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材料二下表是我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私有制经济所占比重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98%

2%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在1978年的时候,全国个体户只有14万户,私营企业一户都没有。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2年底,我国有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34万户,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000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2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左右,对每年GDP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在当时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是什么性质的经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相比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4)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国际货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主权货币,国家兴盛就能促使本国主权货币上位,使本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足够的话语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

材料二  1971年8月,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黄金—美元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从而破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中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的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摘编自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材料三  在这10年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升至27%,同期美元比例则由71.2%跌至62.5%,而单论市场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欧元在2006年也已超越了美元。

——摘编自《欧元10岁:“危机涅槃”再出发》

材料四  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推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变革……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

——《金砖银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中心支柱地位的原因。这对美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四,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