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A. 孔子

B. 韩非子

C. 墨子

D. 老子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A. 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 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C. 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 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一切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是

A. 人文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禁欲主义

D. 蒙昧主义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从1527年起,英王亨利八世以《圣经》中的弟娶兄嫂无后的故事为由,要求与王后离婚,结果遭到教皇拒绝批准。愤怒的英王便开始对抗教廷,秘密与安妮·博林结婚,国会立法脱离罗马教廷,进行宗教改革,建立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教皇不懂爱,由一场离婚案引发宗教改革从本质上反映了

A. 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传播

B.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教会的矛盾

C. 世俗王权与神权的尖锐对立

D. 路德教派提倡因信称义影响巨大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 君主权力与党派信仰

B. 国家意志与精神寄托

C. 权威判断与历史传统

D. 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B.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C. 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该诗写出了自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 孟浩然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杜牧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 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 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C.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 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它可用来研究

A. 井冈会师,创建工农红军

B. 中共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中央红军转移,进行长征

D. 南昌起义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支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这表明

A. 科技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转型

B. 科技发展走向多元化

C. 科技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D. 科技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B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C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D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

年代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1949年

34万

2400万

5219

127万

205

11.7万

2003年

49.13万

1.25亿

10.09万

9115.13万

1911

1175.05万

 

 

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211工程”“985工程”等措施的推动

③国家鼓励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④《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A. 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B. 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

C. 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D. 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梭伦做出的“贡献”不包括

A. 实行财产等级制

B. 创立四百人会议

C. 组建陪审法庭

D. 废除奴隶制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 奖励军功

B. 废除“世卿世禄制”

C. 建立县制

D. 废井田,开阡陌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B.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C.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 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之所以说古代雅典的财产等级制改革与战国时期郡县制改革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A.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C.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D. 都打破了世袭特权和垄断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 粮食产量增加

C.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发展

D. 促进吏治清明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A. 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 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C. 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D. 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A. 内河航运尚未使用蒸汽动力

B. 农奴制阻碍俄国航运业发展

C. 近代工业化发展水平落后

D. 农奴遭受残酷专制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你从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A. 农奴制改革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B. 俄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C. 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D. 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

A. 总统共和政体

B. 君主专制政体

C. 议会共和政体

D. 君主立宪政体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 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辱之道

B. 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C. 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D. 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B.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C.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D.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同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8月,朝廷下诏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试等均试策论,不再用八股程式命题;同时,朝廷决定在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1905年,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慈禧太后在时势危迫之下,也觉得递减科举名额的办法缓不济急,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清廷随后发布谕旨,从1905年开始,停止各级科举考试。

—摘自《凤凰网历史专稿》

请同答: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归纳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请同答: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关于日本哪些重要信息?并概括日本近代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