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8月,朝廷下诏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8月,朝廷下诏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试等均试策论,不再用八股程式命题;同时,朝廷决定在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1905年,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慈禧太后在时势危迫之下,也觉得递减科举名额的办法缓不济急,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清廷随后发布谕旨,从1905年开始,停止各级科举考试。

—摘自《凤凰网历史专稿》

请同答: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归纳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主要措施: ①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试等均试策论;废除八股程式命题。 ②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 (每点,,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特点: 中西结合;注重实用性(适应时代需要);由渐变到巨变。 (答对任意一点给满分点。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2)历史背景: ①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阶级矛盾激化,国内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③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④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日俄战争的刺激。 【解析】 (1)主要措施:根据“朝廷下诏永远停考武科,而且乡试和会试等均试策论,不再用八股程式命题”“朝廷决定在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概括归纳。 特点:根据“朝廷决定在考试中增加政治、历史、地理、军事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目”得出中西结合;根据“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得出注重实用性(适应时代需要);根据“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从1905年开始,停止各级科举考试”得出由渐变到巨变。 (2)历史背景:结合所学,可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革命形势发展迅速、科举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日俄战争的刺激等方面分析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同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B.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C.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D.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查看答案

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 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辱之道

B. 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C. 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D. 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查看答案

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

A. 总统共和政体

B. 君主专制政体

C. 议会共和政体

D. 君主立宪政体

 

查看答案

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你从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A. 农奴制改革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B. 俄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C. 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D. 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