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A. 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 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C. 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 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B 【解析】《春秋》中的事例、长孙无忌用的经、义均体现了儒学理念,而这些事例、经、义却具有和法律等同的效力,反映的本质问题只能是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仁政思想”,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A. 孔子

B. 韩非子

C. 墨子

D. 老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就有了保障。财富的增长十分迅速……对外贸易和殖民地经营成了发财致富的提径,许多人投资海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做到暴富。“光荣革命”后100多年英国长期进行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争基本上都是商业战争,目的是争夺海上通道和争夺殖民地。在18世纪,英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战争情绪,比如“詹金斯耳之战”爆发的消息传出后,布里斯托尔和利物浦都出现了民众欢庆的场面。对外战争不仅受到商业集团的支持,而且得到一般民众的欢迎,许多人认为英国的财富来自于海外,英国的商业利益不容损害。在战争时,对外贸易的总额会有所减少;但每次战争结束后,海外贸易就会大大扩展。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可以“一五”计划为标志。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石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随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以及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摘自武力《从二百年的大视野看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光荣革命”后推动英国财富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受其影响英国工业化道路呈现出哪些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独特之处,并对这一战略进行简耍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5: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

时间

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秦代

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时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唐高祖时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宋代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材料二表6: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比价提示:如1580年的中国,1两黄金=5.5两白银,即当时中国5.5两白银可兑换1两黄金)

 

年代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5

1:10

1:13

1:13.13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三表7: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依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特征和原因。

(2)依据材料二说明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1985年和2015年各地区对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的贡献如下表:

 

欧洲

北美

日本

中国

亚洲新兴经济体

拉丁美洲

中东、非洲及世界其他地区

1985年

22%

28%

13%

11%

7%

9%

9%

2015年

15%

13%

1%

37%

26%

0

9%

 

 

据此可知:

A. 发达地区经济陷于停滞

B. 世界经济秩序发生深刻变化

C.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D. 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查看答案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存在分歧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 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D.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