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莆田市、六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诸侯国

士兵

数十万

百万

百万

数十万

数十万

数十万

七十万

 

 

有学者根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整理出战国七雄的士兵数(表),并根据“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战国时期各国平均每户约6人,各出士兵2人”的研究成果,推算出战国中期七国人口总数约1500万。该推算

A. 数据来自史学名著,完全合理

B. 史料依据不够充分,有待商榷

C. 因运用了统计方法,科学准确

D. 完整统计七国人数,可靠属实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中书省正式成立;西晋以后,历代都沿袭曹魏立中书省,只有北周实行六官制;隋朝时期,废六官制,置内史省,即中书省,隋炀帝末期,他又曾改内史省为内书省;唐朝初期,命中书省为内史省,后复命中书省。这表明(     )

A. 曹魏制度奠定了历代政治格局    B. 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存在

C. 君主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D. 唐代官制根植于历代传统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      )

A. 人地矛盾的显现    B. 精耕细作的传承    C. 稻麦种植的减少    D. 技术交流的增加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乾隆皇帝认为:“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并标榜,“前代所以有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今皆无一仿佛者”。上述材料表面,乾隆帝时期

A. 政治统治比较清明

B. 官员管理比较严格

C. 注重对官员的控制

D. 善于提高官员品德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72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据此,该“课程计划”

A. 背离了“中学为体”的思想

B. 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促使中国的教育走向殖民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A. 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 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

D. 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依靠多种手段综合调控。既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如乞丐每天要有8个半小时的学习和讨论时间等。该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救济的特点是

A. 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B. 短期救助和长期救助相结合

C. 具有公平的扶贫理念

D. 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相结合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以下为某合同范本的部分内容

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土地所有制与建国初期的土改一致

B. 与三大改造类似,都通过合作社组织生产

C. 与人民公社类似,生产规模都有扩大

D. 从根本上调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世纪,英国发起“拯救工厂儿童运动”,使他们逐渐回归其“儿童”本质。1880年,英国实施强制义务教育法,学校肩负起培育“新型儿童”的责任。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 全面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B. 继续保持其强国地位

C. 进一步扩大政治普选范围    D. 以多种方式干预经济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60石油资源富集的中东地区成立了以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与繁荣为宗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它在协调各国石油政策、控制原油产量和价格、保障石油生产国收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了国际能源机构(IEA),展开国际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20世纪后半期

A. 经济外交拆除各种围墙藩篱

B.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C. 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相对应

D. 发达国家主导石油生产消费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漫画《谆谆教诲》(下图)中,美国总统里根对人民说:“不要让任何人说你们是贫困的,你们拥有世界上最昂贵的武器。”漫画所表达的是

A. 军备竞赛加重人民负担

B. 美国在争霸中占据上风

C. 美国军事实力世界领先

D. “滞胀”危机影响重大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不断扩大商品市场,增加廉价原料供应成了英国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生死攸关的问题。……英国国内旧的保护关税的制度问题则日益凸现起来。……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在此书中,他尖锐地抨击了重商主义的保护政策,提出以"自由贸易"来代替以前的商业竞争……1852年,“国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自由贸易原则"。同年,免除关税的货物达123种,以后15年,除茶、酒、可可外,其余关税一律免除。

——摘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故事政策》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在低关税条件下受到世界市场的制约和冲击作用开始凸显出来。……低关税导致了大量商品进口,形成对国内的巨大冲去,一些与洋货直接对抗的手工业先后衰落,甚至破产淘汰。……在国外商品冲击及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中国实业界开始探索抵御洋货,不让利益外流的振兴之道,因而,进口替代工业在竞争中相继兴起。近代状元企业家张謇提出的棉铁主义就是进口替代的体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棉纺织业纷纷筹建或扩建纱厂,而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规模尤大。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确立自由贸易原则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形成低关税的主要原因,并对比中英两国低关税的不同点。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1950年6月

七届三中全会

不要四面出击,国家发展需要一个过渡时期

1957年9月

八届三中全会

重新提阶级矛盾

1977年7月

十届三中全会(九届三中全会则因林彪事件搁浅)

给“四人帮”定性,并确立华国锋的领袖地位,以及决定邓小平的复出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大门打开

1984年10月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1988年9月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1993 年11月

十四届三中全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1998 年10 月

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设新农村

2003年10月

十六届三中全会

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2008年10月

十七届三中全会

会议最大的突破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2013年11月

十八届三中全会

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标志着从1978年开始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

 

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自选三个时间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从1952年秋至1956年5月,我国以苏联高等教育模式为蓝本,在高等学校体制和教学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院系调整,建立了以单科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为主的大学体制和以“大学—系—教研组”为结构的大学内部组织;第二,通过教学改革,建立了以专业为中心、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继而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制度。不过,在对全面、系统、大规模地学习苏联模式进行肯定的同时,还应当看到,老解放区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广大工农群众开门的办学经验,同样对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摘自陈磊《也论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因。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朝鲜战争结束,美国政府认为,“共产党国家只不过将停战作为削落和分裂自由世界的手段”。据此艾森豪威尔政府一方面加强对日韩的援助。另一方面努力促成“尽早建立包括菲律宾、日本、中华民国、韩国在内的...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因此朝鲜战争以后,美日韩三国同盟关系也有了新进展。1853年11月17日,美韩正式签署《共同防御条约》,这标志着美韩同盟的建立,从此,韩国正式成为美国在东北亚一个重要的盟友。

—据夏季亭《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东北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所采取的措施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美国第28任总统。美国传统的海洋政策为“自由中立主义”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中立国的海上权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特纳提出“边疆学说”,马汉提出“海权论”,申明主动控制海洋的重要意义。1917年,威尔逊在演说中提出国联框架内的“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美国国际角色定位逐渐由中立国向“自由卫士”、“世界领袖”转换。一战后,威尔逊在其“十”演说中重申该构想,并提出公开外交、公海自由、平等贸易、削减军备、国际联盟等,却遭到来自国内外的激烈反对。他意识到不可能通过一场国际会议一劳永逸地实现海洋自由,取得与英国对等的海军地位,于是转而谋求海洋霸权.对此,英国坚持将美国削减海军建设计划作为英国签订《国联盟约》的前提条件。1919年底,由于健康状况恶化等原因,威尔逊实践其海洋构想的努力无疾而终。

——摘编自曲升《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威尔逊提出“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海洋政策构想经历了什么转变,并分析该构想无疾而终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