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2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

1872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据此,该“课程计划”

A. 背离了“中学为体”的思想

B. 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促使中国的教育走向殖民化

 

B 【解析】“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该计划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技术,而且可以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该计划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同文馆是为洋务运动培养人才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乾隆皇帝认为:“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并标榜,“前代所以有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今皆无一仿佛者”。上述材料表面,乾隆帝时期

A. 政治统治比较清明

B. 官员管理比较严格

C. 注重对官员的控制

D. 善于提高官员品德

 

查看答案

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      )

A. 人地矛盾的显现    B. 精耕细作的传承    C. 稻麦种植的减少    D. 技术交流的增加

 

查看答案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中书省正式成立;西晋以后,历代都沿袭曹魏立中书省,只有北周实行六官制;隋朝时期,废六官制,置内史省,即中书省,隋炀帝末期,他又曾改内史省为内书省;唐朝初期,命中书省为内史省,后复命中书省。这表明(     )

A. 曹魏制度奠定了历代政治格局    B. 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存在

C. 君主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D. 唐代官制根植于历代传统

 

查看答案

诸侯国

士兵

数十万

百万

百万

数十万

数十万

数十万

七十万

 

 

有学者根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整理出战国七雄的士兵数(表),并根据“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战国时期各国平均每户约6人,各出士兵2人”的研究成果,推算出战国中期七国人口总数约1500万。该推算

A. 数据来自史学名著,完全合理

B. 史料依据不够充分,有待商榷

C. 因运用了统计方法,科学准确

D. 完整统计七国人数,可靠属实

 

查看答案

孙中山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在转变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材料二  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厥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1)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兴中会创办的意义。

(3)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