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治仍“受着封建骑士的子孙和教士的统治”,以普鲁士为例,1910年11个高级行政长官中有10个保持在贵族手中,此外,64%的行政专员和57%县长也都是贵族。由此可以得知德国

A. 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缓慢

B. 政治现代化充满艰难

C. 封建贵族操纵德意志政权

D. 普鲁士操纵帝国政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

A. 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

B. 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

C. 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

D. 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共和派力量的强大

B. 君主派力量的强大

C. 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

D. 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

A. 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

B. 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

C. 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

D. 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当今世界最高的建筑在迪拜,最富有的国家是卡塔尔,最大的上市公司是中国的……甚至连购物这一美国曾经最伟大的运动都已走向全球——世界十大购物中心只有一家位于美国,最大的在北京。上述现象客观上反映出

A. 两极格局的趋于崩溃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 区域集团化扩展

D. 南北贫富差距己缩小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题文)铁犁牛耕在一些墓葬和石窟的壁画中多有反映,下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中的一幅壁画。它反映了当时

A. 西北地区最早出现了铁犁牛耕

B. 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墓葬出土文物均为第一手史料

C. 西北地区已普遍使用先进的农耕技术

D.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探究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空白处应填入

①井田制的破坏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壮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驱使庄户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使唤他们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 商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B.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C.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D.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说明此时中国

A. 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 B. 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

C. 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 D. 经济类型和总量实现新的突破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个门,城门定时开闭。这反映了当时

A. 市和坊交织在一起的现象

B. 加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

C. 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D. 长安城市规模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平民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 汉朝的丝绸之路

B.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 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D. 明朝的朝贡贸易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新全球史》中评价古代中国的某一土地制度:“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这一制度

A. 实际上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B. 为封建国家提供了赋税徭役兵役

C. 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有效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社会问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中国的许多农村乡镇地区,有每逢二、五、八日(或一、四、七日,三、六、九日)到当地的中心集镇赶集交易(也称赶场)的习俗,这种“赶集之风”至少应追溯到

A. 原始社会

B. 商周时期

C. 南北朝时期

D. 唐宋时期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范仲淹《四民诗》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这说明

A. 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 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    D. 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 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 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D. 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

A. 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 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

C. 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 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下表是1894年~1920年间中国产业资本的估计情况。此由可得出认定的史实是

年份

资本额(万元)

比重(%)

私人资本

国家资本

合计

私人资本

国家资本

合计

1894年

722.5

2796.6

3519.1

20.53

79.46

100

1913年

15498.7

14887.5

30386.2

51.01

48.99

100

1920年

42987.4

27097.8

70079.2

61.34

38.66

100

 

 

A. 国家大力扶植私人产业资本

B. 国有企业已经走向全面衰落

C.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产业经济

D. 近代工业化的力量不断增强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36年3月,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订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资2.7亿元,建立一批国营重工业、工矿企业。其旨在

A.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业体系

B.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 实行国家干预减轻经济危机影响

D. 调整经济结构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李鸿章1890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除挪用若干“官款”,又请准了专利10年的特权。按照这个特权,除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外,并可减免税厘,而李鸿章请准这一专利的借口是为中国挽回利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这里的利权应该指列强在华办厂权

B. 不利于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

C. 清廷对技术专利权的保护非常严格

D. 体现了李鸿章捍卫国家主权的立场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

A.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

B.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

C.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

D.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生产量

输出量

输出占生产百分比

生产量

输出量

输出占生产百分比

1933

11290

11170

98.9

8492

9611

113.2

1934

13833

13450

97.2

8132

6442

79.2

1935

15185

14186

93.4

11009

9180

83.3

1936

14338

13168

91.8

12954

11260

86.9

 

 

A. 中国近代矿业几乎为官僚资本所垄断

B. 锑、锡的大量输出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的落后

C.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D. 中国近代矿业生产被外国列强全面垄断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题文)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致北洋政府财政部的信中指出:“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税……兹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B. 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C.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

D. 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学者费孝通在论及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时说它“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它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的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具有消费城市的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在此,费孝通旨在强调开埠通商

A. 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B. 并未触动农村的自然经济

C. 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D. 未能根本改变封闭的局面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题文)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材料主要说明

A. 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B. 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

C. 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D. 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 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 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题文)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

 

总销售量(万包)

出口量(占总量%)

内销量(占总量%)

1840年前

6.4

0.9(14.06%)

5.5(85.94%)

1894年

16.02

8.23(51.94%)

7.7(48.06%)

 

 

A. 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 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C. 蚕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

D. 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下图反映的是1875—1931年主要年份手工土布(以平方码计)在国内棉布市场上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情况

A. 反映了列强对华的经济掠夺加剧

B. 说明提倡国货运动效果显著

C. 客观上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结果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如《申报》登载杨勋的《别琴竹枝词》:“清晨相见谷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若不从中肆鬼肆,如何密四叫先生。”

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lars

三明治

啤酒

德律风

引擎

大拉斯

 

 

这种近代上海中英夹杂的“洋泾浜”英语主要反映出

A. 上海英语教育落后

B. 外来文化已被广泛接受

C. 中国人崇洋媚外

D. 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952年据吉林省调查,一些村、屯,放高利贷情况严重,春借一斗秋还二斗,“贷款利息高达月息30%,一般在10%左右;数量也大,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农村阶级的分化”。一些富裕农民靠放高利贷上升为新富农,许多贫下中农则在重利盘剥下贫困破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和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实施土地改革运动

B. 提出“八字方针”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A. 文章作者极力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C. “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D. 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题文)下图反映的是我国1953—1985年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

A. 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 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1977年11月召开了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要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反映出

A. 经济工作中的“左”倾现象依然严重

B. 文革结束后生产积极性高涨

C. 文革后工作重点向经济转移

D. 国家制定了明确的经济目标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题文)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到主张实行土地流转,加快土地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这说明了

A. 家庭联产承包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注入新内容

C. 大土地经营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D. 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发生改变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 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B. 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C. 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D.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程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时间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事记

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计划3个五年计划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

全国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成员约200万人

1956年1月

北京市的手工业全部实现了合作化

1956年2月

143个城市和691个县基本实现手工业合作化,入社新成员达300万

1956年6月

全国组织起来的手工业者已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0%

1956年12月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公私合营保证改造的顺利进行  B.体现出建设与改造并举的特点

C.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一定程度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 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 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 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详细信息
38. 难度:困难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与前者的不同在于

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扩大了农民土地经营的自主权

C. 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

D.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当时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C. 工作重心重新转向经济建设

D. 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0.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西欧不同,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古代海外贸易的基础及主要内容是丝绵织品及各种土特产。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有利条件的,宋元至明初与海外的贸易往来规模也相当可观……然而中国终究由于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商业化的海外贸易活动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中外学者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后就衰落了。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明中叶以后中国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1843年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提出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5%。1902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平均实征在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税率。

中国的出口物资主要是农副产品,其中以茶叶、生丝为大宗。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茶叶占49.33%,生丝占36.48%;1883年茶叶占43.70%,生丝占24.88%;1893年茶叶占23.71%,生丝占22.11%。……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工业品占8.97%,丝织品占3.14%;1883年工业品占18.23%,丝织品占6.67%;1893年工业品占20.45%,丝织品占7.53%。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有何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材料二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

材料三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