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 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汉武帝时期“建酒榷以赡边”对酒实行专卖,但十七年之后重新允许民间酿酒,自由买卖,而国家对酒征税。东汉政府沿用对酒征税的制度,但常因水旱灾歉,宣布禁止酿酒。两汉时期酒政的变化表明

A. 商业发展推动了政府政策调整

B. 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 重农抑商是政府决策主要依据

D. 酒政成为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A. 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B. 希望清王朝复兴

C. 祖宗之法不能变    D. 反对洋务运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这说明

A. 《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 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 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 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故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这表明胡适

A. 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    B. 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

C. 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 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 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 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 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92年邓小平南巡来到深圳,一天傍晚当散完步拢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①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②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③中国应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④中国应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 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提出,要想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继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材料说明

A. 欧盟扩大主要源自文化认同    B. 文化认同逐步取代经济认同

C. 文化认同有助于欧盟的扩大    D. 欧盟已走向更深层次的联合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后东亚地区国家制定政策、处理安全事务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论。这一理论在东亚国家追求权力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东亚安全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地区安全维持在某种暂时的非战争和非激烈的对抗状态中。但仅依据权力理论的国家行为不是利他的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因此它们的行为不仅不能增加各国之间的信任关系、消除不稳定因素,相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猜测和担忧,进而在军备建设上做出某种反应,进而加剧原已存在的安全困境,并使地区国家间关系陷入“安全困境——‘逆裁军’——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如近年来美国加紧研发TMD,并试图将台湾纳入该系统,此举必然引起中国的疑虑和警惕,并进一步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以应对可能的安全威胁。

——禚宝山《论冷战后东亚地区“逆裁军”现象》

材料二曹云华认为在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海权起了积极促进作用:首先,海权的发展推动了美国国内商品的出口,维护了美国海外经济利益,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崛起;其次,海权成为美国争取独立、扩张领土、维护统一的重要工具;最后,海权成为扩大美国政治影响力,实现美国国际战略目标的有力工具。进入全球化时代后,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海军也必须“全球化”并进行多国海军合作。从原来的从事对抗性的高强度战争转变为保持海上秩序和进行海军外交。

——杨震《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东亚地区出现“安全困境——‘逆裁军’——安全困境”恶性循环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述海权与霸权的关系,并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实现海权崛起。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外国

20世纪30年代

1933年7月《申报月刊》开展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和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1935年资源委员会实施重工业五年计划;1933-1937年先后设立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稻麦改良所和中央棉产改进所等等;1934年开始发起“新生活”运动,培养“现代国民”,造就“现代国家”。

大危机由美国爆发,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导致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上台。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和建立世界霸权计划,开始大举侵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据王术静《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研究》等改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题文)(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初废弃元朝服制,对服饰制度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明初服饰制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相关法令有上百项之多。明代皇室及百官的衣帽服饰按用途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礼服、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等;衣帽鞋履的样式、尺寸、衣料、绣样、色彩有严格界定,各等级间不得僭越。庶民服饰鞋帽甚至发型样式也有严格限制,庶民不许穿靴,服饰“不得绣金锦煊丝绞罗,止用细绢素纱”。民间妇女的首饰不得用金玉珠翠,礼服不许用金绣,只能用紫、绿及各种浅淡颜色。商贾之家只许穿绢布,不许穿细纱。如有违犯,则予以惩治。

明初服饰总体保持俭约拙朴的传统习气,各阶层也无甚僭越。明中后期服饰制度遭到破坏,僭越无等,甚至“不以分制,而以财制”。服饰风气也一改明初的风格,追求华丽时尚,色彩面料变幻繁多,形式异常丰富,既有外来服饰,更有复古之风、好异之风。

——摘编自张志云《明代服饰文化探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服饰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服饰制度遭到破坏的原因。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题文)(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英国对德宣战。加拿大作为英联邦成员,没有像一战时那样自动卷入,而是在本国议会通过决议后才正式对德宣战。自宣战以来,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成员一道,竭力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支持英国,分担英国庞大的军费开支。1940年,加拿大总理麦肯齐应邀与美国总统罗斯福会谈,双方达成“奥格登斯堡协议”,同意在两国代表完全对等的前提下,成立常设联席防务委员会,研究北美大陆的共同防务问题;双方还同意两国军队每年可在对方境内进行军事演习。1941年4月,两国又共同发表《海德公园宣言》,声称要“调动这块大陆上的资源,每个国家应倾其所能为对方提供防御物资。”根据宣言,美国增加了从加拿大的进口;同时,加拿大为英国生产设备与军火所需的零部件,原来是加拿大向美国购买,现在则由英国从美国“租借”。《海德公园宣言》标志着加美两国正式进入合作生产军需品的阶段,加拿大向美国提供美国急需的部分原料,美国向加拿大供给大宗军工产品。

——摘编自潘迎春《<海德公园宣言>与二战期间加美关系》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中加拿大外交活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德公园宣言》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吕思勉(1884—1957)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学贯中西,治史严谨,一生著述宏富,时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在中国通史学科建设上的开创性贡献。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叙述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22年的中国历史。吕思勉认为其书不同之处在于:“颇有用新方法整理旧国故的精神……现在读史,自然和从前眼光不同,总得在社会进化方面着想。”1940年出版的《吕著中国通史》,适应了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时大学教学的需要。吕思勉说:“颇希望读了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吕著中国通史》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剐类地叙述中国文化史,下册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史,其创新之处在于吸收编年体、纪事本来体和典志体的优点而成功糅合于一体,使读者既能对社会文化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

——自编自刘永祥《吕思勉与历史编纂的新探索》等

(1)根据材料,概括吕思勉通史著作编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吕思勉通史著作编撰风格形成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