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安庆市2018届高三热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最可能的因素是

A. 主流意识形态确立    B. 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C. 墨学背离传统思想    D. 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 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 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

C. 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 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宋初文书写道:“凡制赦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朝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 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 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C. 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D. 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 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 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 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1916-1922年日本棉纱输华消长比较表”。导致表中日本棉纱输华价值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916-1922年日本棉纱输华消长比较表

年份

价值(千日元)

占日本输华总值百分比

1916

63843

33.1

1917

85801

26.9

1918

86366

24.0

1919

84113

18.8

1920

81060

19.7

1921

47113

16.4

1922

62185

18.3

 

 

A. 日本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B. 受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影响

C. 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D. 日本失去独霸中国的地位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高等师范演讲。他说:“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该讲话说明孙中山

A. 反对封建土地制度    B. 认识到农民受剥削的根源

C. 要求平分地主土地    D. 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宋庆龄某次会议上说:“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这样一个广大代表性的人民的集会,……组织一个真正的人民民主政府。”根据材料可知,这次会议

A. 标志着新中国正式宣告成立    B. 确立了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

C. 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D. 参加的代表由全国普选产生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每个公民从出生起,城邦就是他的最高监护人,要按城邦的需要来抚养和教育。这反映出雅典

A. 父母失去教育权利    B. 注重培养公民意识

C. 法律有违人文精神    D. 公民教育制度完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4-16世纪罗马经历了约40余位教皇,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有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甚至有诸多教皇是由人文才能而登上权力巔峰。这反映出

A. 人权至上思想占据主流    B. 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

C. 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宗教    D. 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宗教改造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从1559年到1620年,英国占有超过40座庄园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39个锐减至19个。17世纪初,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人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材料中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 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出现不足    B. 土地显贵追求享受购买奢侈品

C. 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 新兴资产阶级已代替上地贵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德国学者托马斯·曼对德意志1871年新确立的政治制度评价到:“我深信德国人永不会喜欢政治民主——浅因在于他们不喜欢政治,更深层原因在于广受诟病的专制国家,对德国人来说现在是将来也是最适宜和最合意的一种——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他们最为敬服的国家形式。”上述材料表明作者认为:

A. 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B. 对德国新制度所具有的专制色彩不满

C. 对德意志当时的分裂状态表示愤怒    D. 新制度全面保障了德国资产阶级利益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人和农民大都未受过正规教育,生活水平也相对低下,但是工业建设和国防科技却取得了辉煌成就。这说明苏联

A. 抓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机遇

B. 重国家的利益而轻视人民的利益

C. 计划体制更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D. 实行了高积累低消费的经济政策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代的“先王”们都是“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他们“临事设刑,不豫设法”的做法,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法的历史推进到成文法时代。春秋人之所以频繁的引用制、常、典、则等多种法律形式,说明他们的时代不存在大规模的法典。到了战国时期,平民数量急剧上升,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平民已经有了诉讼要求,在这样的时代,法治思想就不应再表现为当政者的“临时制刑”,而应当是事前“为刑辟”,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形式较为统一的成文法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编自徐祥民《法家法律思想研究》

材料二  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司法制度,就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思想越来越多受到以“礼”为核心的纲常原则的指导。“以礼制刑,礼法合一”是对唐朝法律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

今天,“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等法治思想已经深入到国民的意识当中。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法律的制定修订中,把历史上的或者外国的制度拿来加以改造以为我所用。古代中国的法律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古代法治理论,在选择新的治国方略中,它与领会西方法治理论对我们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

——整理自张苏阳《论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商西周时代至汉唐中国法律演变的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外国

20世纪30年代

1933年7月《申报月刊》开展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和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1935年资源委员会实施重工业五年计划;1933-1937年先后设立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稻麦改良所和中央棉产改进所等等;1934年开始发起“新生活”运动,培养“现代国民”,造就“现代国家”。

大危机由美国爆发,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导致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上台。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和建立世界霸权计划,开始大举侵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据王术静《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研究》等改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题文)(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辽统治者耶律德光灭后晋后,入晋宫召集百官时,他“改服中国衣冠,百官起居皆如旧制”,对群臣宣布“自今不修甲兵,不市战马,轻赋省役,天下太平矣”。并任命了一批汉官主持汉地事务。

    耶律德光认为他的军事、政治目标已经达到,成了夷夏共主。于是下诏“自今节度使、刺史毋得置牙兵,市战马”。他“服通天冠,绛纱袍,登正殿,设乐悬、仪卫于廷。百官朝贺,华人皆华服,胡人皆胡服,立于文武班中间”。耶律德光与其父兄一样能积极吸收汉文化,对后世辽朝诸帝和贵族、百官都产生了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德光的主要统治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耶律德光统治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布赖恩是美国资深政治家,他的“治世良方”是“订约双方同意,所有存在争端的问题,在外交解决失败后都应提交到一个国际委员会调查”。他将这为期六个月或一年的调查期称为“冷却期”,他认为,战争的爆发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是源于一时的冲动。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人们重新恢复理智,就能够阻止战争。同时他还认为,在建立这一公正、和谐、和平的国际关系中,美国扮演的角色绝不仅仅是普通的参与者,而是唯一的领导者;美国领导世界所凭借的绝不是武力优势,而是道德感染力和榜样的示范作用。

1912年12月,威尔逊请布赖恩出任国务卿。上任以后,布赖恩迅速完成了一项外交壮举——与三十个国家签订了仲裁条约,包括了除日本、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以外的世界所有主要国家。“我相信一千年后,在世界议会大厦上,我的名字与伍德罗·威尔逊的名字将会和这些条约联系在一起。这些条约也将保证我国十个世纪的和平。”

——摘编自蔡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布赖恩的和平外交》

(1)根据材料,概括布赖恩的和平外交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赖恩的和平外交构想。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03年湖北幼稚园筹创后,中国幼稚教育出现仪型西洋,成为富家子弟的“专利品”等问题。陶行知针对当时幼稚教育流行的弊病,把“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作为办园方向,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和女工聚集区域,亲自领导和创办了一批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儿团,端正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陶行知大胆创造,勇于开拓,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对中国传统教育“沿袭陈法”和“仪型他国”的洋化教育进行了批判。陶行知把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思想加以吸收改造,变成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从而创立了他全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生活教育理论。针对当时我国幼儿教师奇缺,而幼稚师范学校又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为了解决广大农村幼稚园师资问题,陶行知从传统“艺徒制”受到启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用“艺友制”方法来培养幼儿师资。

——郑国凤《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