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 大运河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赵州桥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

朝代

农业措施

西周

休耕制

战国

“尽地力之教”

秦汉

“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唐宋

禁捕青蛙

明清

“桑基鱼塘”

 

这些措施体现出  (      )

A. 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B. 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

C.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D. 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

A. 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

B. 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

C. 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D.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为《汉代中西交通图》,通过这条交通线运往欧洲的主要商品是

A. 瓷器    B. 茶叶    C. 丝绸    D. 铁器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也

D. 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 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C.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 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导致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 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 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 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 辛亥革命的推动    B. “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C. 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为1920年与1936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的所占比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日益衰落

B. 民族资本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 报童在街上叫卖

B. 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 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D. 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断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关于“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 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C. 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

D.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B.作者态度相对保守

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D.上海服装质地优良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20年全国报界联合会通过《劝告勿登有恶影响于社会之广告与新闻案》指出:“如奖券为变相之彩票,究其弊端可以凋敝民力而促其生计,且引起社会投机之危险思想。又如春药及诲淫之书,皆足以伤风败俗,惑乱青年。此种广告,皆与社会发生极大之恶影响,而报纸登载,恬不为怪。”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立法整顿,规范广告业秩序    B. 民族危机加深,报业界抵制外货

C. 报刊业发展迅速,广告比重加大    D. 缺乏有效管束,广告业乱象丛生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

A. 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

B. 外国侵略阻碍了中国近代交通发展

C. 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D. 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出现下表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一五”计划

D. 国民经济的恢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 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照片及作者的回忆表明

A. 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

B. 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 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盛行的事实

D. 照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这表明

A. 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 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C. 违背“一五”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出

A. 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B. 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 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D.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封对中国企业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信,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省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向省委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里的松绑是指(    )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D.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建立经济特区、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地理大发现探幽》中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指出:“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其观察视角立足于

A. 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

B.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C. 物质文明改变了政治文明

D. 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651年,英国议会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英国贸易。这一规定主要打击了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法国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记述了英国在1700年到1780年间国家总产值增长了67%,到了1800年增长了151%。这说明

A. 殖民掠夺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B. 技术革新蕴藏了巨大动能

C. 工场手工业孕育工业革命

D. 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沃尔的《面临危险的生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公共卫生》一书有很多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公共卫生隐患的细节描写,从面包、茶到动物和人类的污秽,再到传染病、职业病、空气和水污染等。据此可知,沃尔主要强调

A. 近代英国的环境污染现象较为严重

B.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经济发展缓慢

C. 社会化大生产促使经济危机的出现

D. 工业革命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在农业社会,农村市场既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的依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 ”者 ,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 .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 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 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 .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三    明清江南市镇的起源,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从宋以来,直到明清,市镇是体制外的产物。它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市镇具有乡村商贸市场“中心地”的性质,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摘编自《王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草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农村市场对社会发展所引起的作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一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煤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一据[]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

材料三 下面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

 

清政府借款修建

外国资本直接投资

清政府独立筹资

官商合办

里程(千米)

4171.2

2746.1

1042.4

1042.4

占总里程的比重

46.3%

30.5%

11.5%

11.5%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运用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1978年前后的史实,围绕“经济政策与国家振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