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推动了我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下列关于铁犁牛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 西汉赵过推广了耦犁

C. 秦朝时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D.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国民全体 

B. 春秋时期的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C. 地主扩大地产的唯一途径是土地兼并

D. 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施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假如你和你的同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唐朝时期的扬州,你们会看到或遇到

A. 大街小巷商店铺席连绵不断,街道两边建有会馆

B. 乘船在运河游玩,品尝当地小吃,欣赏两岸繁华的商业景象

C. 张老板又新购买了几十台织机,机房规模扩大了

D. 在某一商店,你购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青花瓷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下列现象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 吴郡“游手之徒,十室九空”

C. 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D. 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 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

D. 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设想你是19世纪60年代在通商口岸投资经营的商人,你的投资领域最可能是(     )

A. 重工业    B. 轻工业    C. 高科技产业    D. 农业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万余枚增至128.1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民国建立的推动

②实业救国的推动

③外来经济控制消除

④封建社会的终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面粉出口增长情况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面粉业在一战期间发展迅速

②面粉出口增长是由于欧洲需求的增加

③面粉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迅速发展

④面粉业的发展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表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下列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

B. 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

C. 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D. 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的因素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B.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后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单薄

D.本国封建反动势力沉重压迫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    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的“    ”部分应为

A. 民族资本    B. 官僚资本    C. 外资企业    D. 个体经济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阳光卫视播出的52集大型系列片《百年商海》,第5集播出了《首家华侨缫丝厂陈启沅和继昌隆》。在介绍继昌隆成立的原因时一定会提到

①洋务运动的诱导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大量引进外国技术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说明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两大任务上,正确的主张应是

A. 先独立才能富强

B. 同时并举

C. 先富强后独立

D. 都不可能实现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 “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某人找到一段描述:“(1959年)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你认为“□□□”应该是

A. 人民公社

B. 大跃进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一五”计划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要把找到的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A. “文革”开始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B. “文革”虽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C. 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进行了全面整顿,取得了明显成就

D. 八字方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中共八大的错误方针导致了后来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的“大跃进”运动

B.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C. 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取得很大成就

D. 1966—1976年的“文革”,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二者的共同点是

A. 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 决定变革生产关系

C. 思想上拨乱反正

D.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体现在①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观察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变化图(下图),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的直接原因是

A.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服饰往往能展现一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下边三幅图片中的服饰,按其流行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一国中过年景象……有官派与民俗之分,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为近代中国带来上述变化的应是

A. 西方文化侵略的加深

B. 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C. 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

D. 民主革命的胜利结束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  )

A.服饰           B.发型

C.交通工具       D.建筑装饰风格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某编剧写了个剧本《乌镇人在上海》,有个片段反映的是1906年的情形,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A. 场景1:去上海大清邮政局发信回家报平安

B. 场景2:从乌镇出发乘轮船去上海

C. 场景3:去“又一村”看电影《定军山》

D. 场景4:到上海机场转乘飞机抵达亲戚家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黄遵宪(1848—1905)这首《今别离》诗反映的是

A. 铁路交通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C. 电报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

D. 西方建筑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这一指示和下面的图片不能表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A. 使信息知识更为迅速更为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B. 网络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C.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消极作用也非常明显

D. 在廉洁工作的推广上有其独特的优势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以言志,歌以抒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材料二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

材料三数据反映变化,数据体现发展。

 

数据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2008年,我国的GDP世界位次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三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8年的7.3%

数据二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3倍

 

 

(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