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以言志,歌以抒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材料二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

材料三数据反映变化,数据体现发展。

 

数据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2008年,我国的GDP世界位次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三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8年的7.3%

数据二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3倍

 

 

(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2)我国人民的生活由温饱到逐步实现小康;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供应得到保障。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4)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开创中国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要抓住材料一中的时间进行分析作答, 结合所学可知《在希望的田野上》为歌颂改革开放的歌曲,相对农村而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希望。《春天的故事》具体描述的事件为邓小平南方谈话,影响要从思想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2)要从比较粮票和超市优惠券的功用方面来作答;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映;优惠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反映。然后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成就来分析。 (3)从材料三中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在国际上地位的变化分析我国综合国力的变化;从数据二可以看出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4)属于开放性设问,抓住改革开放的地位、作用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这一指示和下面的图片不能表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A. 使信息知识更为迅速更为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B. 网络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C.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消极作用也非常明显

D. 在廉洁工作的推广上有其独特的优势

 

查看答案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黄遵宪(1848—1905)这首《今别离》诗反映的是

A. 铁路交通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C. 电报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

D. 西方建筑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查看答案

某编剧写了个剧本《乌镇人在上海》,有个片段反映的是1906年的情形,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A. 场景1:去上海大清邮政局发信回家报平安

B. 场景2:从乌镇出发乘轮船去上海

C. 场景3:去“又一村”看电影《定军山》

D. 场景4:到上海机场转乘飞机抵达亲戚家

 

查看答案

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  )

A.服饰           B.发型

C.交通工具       D.建筑装饰风格

 

查看答案

“一国中过年景象……有官派与民俗之分,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为近代中国带来上述变化的应是

A. 西方文化侵略的加深

B. 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C. 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

D. 民主革命的胜利结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