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实验)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其中“最长久”的主要原因是周朝实行了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禅让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了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D.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2007年1月8日,安徽六安一个古墓的墓主被确定,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据文献记载,西汉时六安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时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根据这一材料可以断定

A. 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直以分封制为主    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 汉武帝分封大批刘姓诸侯王以拱卫中央    D. 分封制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据史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 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 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D. 扩大了国家疆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先秦及秦汉典籍中,有许多涉及宋国的成语,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尔诈我虞等。这些成语大多是贬义,“讽宋”现象非常明显,它们是把宋人或宋国的统治者作为嘲笑、挖苦、讽刺的对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 宋国重要的地理位置    B. 宋国是最初的受封对象

C. 宋国没有履行分封义务    D. 宋国的统治者愚昧无知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商鞅一人多姓。《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商”姓来源于

A. 自然的崇拜    B. 母亲的族姓    C. 出生地地名    D. 因功得到的封地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

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

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相同点有①只适用于姬姓贵族②具有严格的等级界限③取代了“家天下”的制度④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据《左传》载,代表周王行事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对楚国兴师问罪,“尔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城邦国家与希腊、罗马城邦国家的不同点是(  

A.血缘关系起到纽带作用 B.具有自上而下统属关系

C.农业是城邦的经济支撑 D.诸侯僭越破坏宗法制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甲骨文卜辞中有祈祷仪式与祭祀仪式的记录……,诸神中有帝或上帝,此外有日神、月神……山神、河神等。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商人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B. 商人的宗教观念形成了理论体系

C. 商朝的教权高于世俗王权

D. 甲骨文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A.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A. 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B. 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

C. 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

D. 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与义务的差异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B. 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C. 所谓“天”就是天理

D. 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妻妾

各子详细信息

妻(正室)

老三(20岁,天性顽劣)、老二(22岁,老成持重)

妾一(侧室)

老大(25岁,天慧聪颖)

妾二(侧室)

老四(18岁,智勇双全)

 

 

A. 老三

B. 老四

C. 老大

D. 老二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周人认为追孝”“ 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井将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等。这反映出周代

A. 伦理政治的建构

B. 宗法观念的淡化

C. 神权政治的强化

D. 君主专制的加强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

A. 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    B. 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

C. 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D. 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这主要说明当时

A. 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

B. 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

C. 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

D. 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

 

二、null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 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B. 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C.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 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都实行上计制度,即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必须把当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里。国君把“卷”剖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卷,臣下执左卷。年终,地方官要到国君那里报核,国君根据官吏征收赋税等情况,对官吏进行考核。魏、秦实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  )

A. 增加国家的收入    B. 控制地方官吏    C. 显示国王的权威    D. 更好地考核官吏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号始皇帝。这表明秦王嬴政(  )

A. 建立起君主专制集权制度

B. 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工业

C. 以称谓突出君主至尊地位

D. 以华夏文明继承者自居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 奖励耕战,实现统一

B.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 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 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据《通典》载:“太后(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取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寖以成风。”这一措施的主要影响是

A. 打击了传统门阀贵族

B. 提高了儒学独尊地位

C. 选拔了经世致用人才

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

A. 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

B. 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

C. 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 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是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 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C. 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D. 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成语五谷不分,出自《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对此你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原始畜牧业出现

B、原始农业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

C、当时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

D、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己经基本具备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反映出

A. 农时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B. 生产工具和技术进步

C.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D. 耕作制度和水利灌溉发展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诗人白居易曾描绘唐代农村的生活景象: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这反映了

A. 唐代商业状况萧条                     B. 唐代军事制度衰落

C. 农业经济的脆弱性                     D. 小农生活的稳定性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A . 增加财政收入              B. 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 增加粮食产量               D. 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唐代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直到今天,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

A. 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

B. 由于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的特殊现象

C. 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D. 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聚集众多高水平手工业工匠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北宋蔡襄在担任福州知府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福州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表明当时(    )

A. 社会风气逐渐败坏    B.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C. 逐利意识普遍强化    D. 门第制度不复存在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出生于公元前4年的罗马悲剧作家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是向公众展示身体,公元79年因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窒息而死的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公元555年受查士丁尼大帝派遣的两名在中国传播景教的教士成功地将中国的蚕蛹偷运回到君士坦丁堡,从此罗马终于有了自己的蚕丝业。由此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     )

A. 古欧洲内需    B. 中国的强盛    C. 中间商牟利    D. 张骞通西域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A. 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B. 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C. 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观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孟子曾对齐宣王说:“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诉)于王。”孟子的主张是

A. 民贵君轻    B. 重农抑商    C. 政在得民    D. 以礼治国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有诗云:“闽风生女半不举,长大期之作烈女。婿死无端女亦亡,鸩酒在尊绳在梁。女儿贪生奈逼迫,断肠幽怨填胸臆。族人欢笑女儿死,请旌籍以传姓氏。三丈华表朝树门,夜闻新鬼求返魂。”这首诗猛烈抨击了

A. 纲常礼教对女性的残害    B. 宗法血缘关系的桎梏

C. 士族门阀森严等级制度    D. 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

A. 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    B. 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C. 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    D.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记江南民谣: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时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干。诗句反映了(   )

A.手工业生产的雇佣关系 B.经济作物种植得到重视

C.江南农业精耕细作状况 D.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统计表(单位:万两)(    )

分类
 

1686
 

1753
 

1812
 

全国关税总额
 

122.0
 

459.6
 

481.0
 

运河诸关税额
 

61.6
 

150.5
 

140.0
 

沿海诸关税额
 

18.2
 

103.2
 

177.5
 

长江诸关税额
 

37.3
 

114.6
 

134.7
 

 

上表主要表明

A.近代以来的关税总额不断增长

B.全国商品流通以运河流通为主

C.沿海与长江航运后来居上

D.海禁政策推动内河航运的发展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详细信息
4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唐景龙元年(707年)的敕令

材料二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一一(宋)陆游《杂赋》

材料三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何谓“草市”?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草市发展所面临的困难。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草市发展概况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