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曲辕犁的推广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高转筒车的出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种情形最早在哪个朝代普遍出现?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城市是由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

A. 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

A. 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赢得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C. 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D. 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A.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严格管理市场

D. 压制纺织业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

A. 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    B. 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

C. 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D. 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

A.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B. 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 手工业生产方式    D. 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B. 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 井出制瓦解    B. 均田制受到破坏

C. 分封制恢复    D. “市”突破空间限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A. 全部销往海外    B. 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 质量普遍不高    D. 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蜀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由此可以推断

A. 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

B. 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

C. 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

D. 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对比图1与图2,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 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B. “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C. 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 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幕”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主要表明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坊和市的界限十分鲜明

C. 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D. 官府直接监管交易活动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洪武三年,沈秩受命前往浡泥国(今文莱),浡泥王称:“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沈秩竟然回答:“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尔。”永乐三年(1405年)冬,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1402年即位)遣使贡献土产,明成祖封其为国王并赐印诰。对这种朝贡贸易理解正确的是

A.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B. 明清时期唯一的对外贸易方式

C. 加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D. 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城。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人为的原因是

A.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B.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职业

自耕农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 明朝苏州商品经济占主导    B. 明朝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苏州已经是丝织业中心    D. 苏州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以此来判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 促进欧洲开始社会转型

B. 资产阶级开展了殖民黑奴贸易

C. 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 导致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题文)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 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

B.美洲国家的独立

C.丁业革命的扩展

D.欧洲的殖民扩张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的表明

A. 欧洲正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当时亚洲国家普遍的富有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 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

B. 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 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D. “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工业革命后,英国在全球范围内加紧扩张的根本动机是

A. 掠夺黄金等财富

B. 输出鸦片

C. 掠夺原料和拓展市场

D. 贩卖黑奴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在下图中对应的历史时期,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

A. 蒸汽机的应用    B.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电子技术的应用    D. 网络技术的应用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 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 洋务运动把西方的机器生产引入中国

D.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民族工业的产生

C. 贸易中心的转移    D.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这首近代上海的竹枝词反映的是(  )

A. 洋务运动兴办近代民用企业    B. 甲午战争后兴起“实业救国”

C.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 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 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清髮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产,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行的是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蒸汽机车和轮船大量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收购原材料推销工业品。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蒸汽机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  素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