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 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清髮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产,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行的是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

 

(1)政策:海禁政策。 背景:1、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入海为盗”继续对抗; 2、倭寇侵扰,海盗和沿海不法之徒勾结;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轻视,妄自尊大。 (2)原因:1、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影响沿海百姓生计;        2、导致东南沿海出现海寇、海商,走私贸易兴盛, 或“海禁愈产,贼伙愈盛”或海禁政策不和事宜。​         【解析】(1)注意材料一的关键句“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和“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进行适当概括,联系课本知识,从国内、国际、经济基础、个人认识等多个角度简答背景。 (2)从材料二第一段可知,海禁政策于国于民都有害;从材料二第二段可知,开禁对贸易、对百姓生计、对人口迁移、对制度改革等都有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一分为二的来分析,不能只涉及到一个方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这首近代上海的竹枝词反映的是(  )

A. 洋务运动兴办近代民用企业    B. 甲午战争后兴起“实业救国”

C.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 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民族工业的产生

C. 贸易中心的转移    D.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 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 洋务运动把西方的机器生产引入中国

D.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

 

查看答案

在下图中对应的历史时期,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

A. 蒸汽机的应用    B.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电子技术的应用    D. 网络技术的应用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后,英国在全球范围内加紧扩张的根本动机是

A. 掠夺黄金等财富

B. 输出鸦片

C. 掠夺原料和拓展市场

D. 贩卖黑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