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莆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鞅正式变法前夕,发布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的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当时的黄金指的是黄铜)。可见商鞅

A. 十分重视金钱在变法中的作用

B. 认识到官民对变法执行力的重要性

C. 希望变法获得各个阶层的支持

D. 极力树立自己在秦国官民中的威信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是也。’”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 遵循先代旧制

B. 因时进行变革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强化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

A. 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 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 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汉书·食货志>记载:“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反映出

A. 商鞅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B. 土地私有制加速了贫富分化

C. 汉朝政府积极推行商鞅之法    D. 阶级分化的根源是土地兼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 增加赋税收入

B. 提高军队战斗力

C. 严格控制人民

D. 打击贵族势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历史发展往往是辨证地统一在一起.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即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时最大障碍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六一汉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五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为此,梭伦在改革中

A. 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 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 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 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制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被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某人在演讲时引用了商鞅的军功爵制、隋唐科举制、梭伦的财产等级制来阐述其观点。他演讲的题目可能是

A.民主改革的历程          B.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C.选贤任能促改革          D.改革要致力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

A. ①②

B. ③④

C.

D.

 

二、null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历史材料中写道:“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这从另一角度可以说明

A. 商鞅变法得到秦国各阶层的拥护

B. “商君之法”在秦国已深入民心

C. 商鞅变法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最多

D. 商鞅的地位超过了秦王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缓和了社会矛盾

C. 打破了世袭特权

D. 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要达到该目的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A. 有一定的收入

B.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有大量的土地

D. 有高超的手工技术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对雅典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古希腊产生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②直接促成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④形成了积极参政的公民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A. 使用铁器、牛耕

B. 鲁国实行初税亩

C. 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 废井田开阡陌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名著《传记集》中指出,“……全希腊人的公款,竟被从提洛岛弄了出来,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希腊真是受了奇耻大辱,她显然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她眼见自己迫不得已献出的军费,竟被用来把我们的城市粉饰得金碧辉煌,活像一个摆阔气的女人似的,浑身载满贵重的宝石、雕像和价值累万的庙宇。 这说明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

A.民主只限于公民范围内                     B.公职人员侵吞公款盛行

C.存在独裁统治                             D.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雅典的历次改革中,民主制度的发展规律是

A. 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B. 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

C. 民主权利不断下移

D. 从古代民主到现代民主

 

四、null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 废除井田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 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 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九岁的男孩金阳在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

A. 经济改革    B. 文化改革    C. 政治改革    D. 社会习俗改革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在诗中这样写道:“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克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扒掉了众多的界权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

材料二我们这个政体叫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高升。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材料三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在梭伦时代真正实现了吗?为什么?

(3)结合材料三,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是各国割据混战、社会动荡的时期,也是各国纷纷推行改革的年代,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在这些变法实践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教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1)材料一揭示了商鞅变法得以推行和成功的原因,请结合材料信息加以归纳。

(2)材料二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试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