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鞅正式变法前夕,发布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的一根三丈高的...

商鞅正式变法前夕,发布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的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当时的黄金指的是黄铜)。可见商鞅

A. 十分重视金钱在变法中的作用

B. 认识到官民对变法执行力的重要性

C. 希望变法获得各个阶层的支持

D. 极力树立自己在秦国官民中的威信

 

B 【解析】商鞅变法时期使用“城门立信”的主要目的是树立诚信,取信于民,显然商鞅认识到官民在变法中的重要性,B正确;A中金钱说法错误;C中各个阶层说法错误;D中树立威信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1)指出材料一“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或成就)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

材料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曲线图

(2)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个时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最快?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三“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3)材料三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与材料一所体现的外交方针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5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查看答案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公开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这一讲话标志着

A.冷战序幕揭开             B.冷战正式开始

C.两极格局形成             D.北约建立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下列概括性词语符合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和特点的是

A. “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政策成熟”

B. “双拳出击”“举足轻重”“和而不同”

C. “冰释雪融”“扫庐请客”“反对强权”

D.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查看答案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