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解析】新中国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是遵循“一边倒”政策,内容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①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的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②项正确。尼克松访华(1972年)后,中美关系缓和,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克服了两国之间的分歧,故③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的提出是在万隆会议中,此方针打消了会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促成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 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 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在某一历史事件后哀叹:“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意味着

A. 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加强

B. 美国被迫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C. 美国丧失了其固有的世界霸主地位

D. 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最终失败

 

查看答案

有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中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

 

查看答案

右图为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张贴的一张宣传画,其所表明思想是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

A. 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助国之间的矛盾

B. 扶植和控制西欧,会造成与苏联及东欧国家对抗

C. 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

D. 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

 

查看答案

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向天边去。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该词反映的事件是(  )

A. 开国大典

B. 颁布第一部宪法

C. 香港回归

D. 澳门回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