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 A. 铁器的使用,使人...

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

A. 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 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 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D 【解析】“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井田制已经瓦解,即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只是现象也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个体劳动代替集体耕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是也。’”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 遵循先代旧制

B. 因时进行变革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强化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查看答案

商鞅正式变法前夕,发布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的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当时的黄金指的是黄铜)。可见商鞅

A. 十分重视金钱在变法中的作用

B. 认识到官民对变法执行力的重要性

C. 希望变法获得各个阶层的支持

D. 极力树立自己在秦国官民中的威信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1)指出材料一“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或成就)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

材料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曲线图

(2)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个时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最快?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三“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3)材料三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与材料一所体现的外交方针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5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