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 元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制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 缓解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 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 农业合作化    B.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 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 “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 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 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 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 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843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 农轻重比例失调    B. 计划经济体制

C. 人民消费水平低    D. 人民公社体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会议

粮食产量指标

棉花产量指标

1956年中共八大

2500亿公斤

4800万担

1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7500亿公斤

15000万担

 

 

A. 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出现大跃进运动

C. 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 实施“一五”计划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语言的变化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中国近代人们叫煤油为洋油、火柴为洋火、自行车为洋车。改革开放以来,洋油、洋火、洋车这些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了。这说明

A. 人们喜欢追求时尚

B. 中国人不再崇洋媚外

C. 中国脱离了世界市场

D. 中国民族工业有了长足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提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见当时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

A.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问题

B.全面整顿,纠正倾错误

C.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D. 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中共十四大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④罗斯福新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56年底,中国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制定经济计划。对二者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产关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②都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③都属于计划经济

④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表1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它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 国家经济政策

B. 经济发展规律

C. 产业结构现状

D. 国际关系格局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A. 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计划经济休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D. 混合经济体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全国文章总量、访问量最大的历史教学网站。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C.改革面临着巨大的艰难和风险         D.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②都是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③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都使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编:

一五19531957年)
 

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年)
 

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19811985年)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年)
 

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二五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

C六五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 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两个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标语反映了当时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①当时的政策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②图一反映出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③图二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

④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经济体制的创新、经济政策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1979年5月,应邓小平的邀请,一位年过80的美国老人带着20多位美国专家,专门到中国开展经济合作计划。这位81岁老人就是哈默。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哈默在中俄两国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家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到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众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1983年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不再为多种商品——如稻米和鱼类定价的省份……直到198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中国汽车还属于某个工作单位,由单位的司机驾驶;自广州从香港购买了一些计程车后,它成为中国运营商业计程车的先驱。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2)依据材料二,为什么说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美两国经济体制的调整。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2007年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中国形象》一书中,别出心裁地把“中国形象”界定为“淡色中国”。他解释说,“淡”可以把两种正好相反的东西结合成一种清晰的颜色。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

——俞可平《雷默的“淡色中国观”》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淡色”的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光盘行动”、“民生幸福”、“中国梦”等是2012和2013年的新闻热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2)据材料二,概括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1958~1978年表中状况的原因。

材料三2013年3月,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全民动员令。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为了实现“中国梦”,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3)材料三中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衣着服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6月27日的《大公报》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到:“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一起。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搞在两旁边的,梳在后头的,有知百个式样。”同年8月20日《时报》刊载的《苏州之士煞》一文,对苏州人士的装束评论说:“绸伞高擎足踏革履之女界学生华丽煞”,“马鞭高挥自穿之将弁人材气焰煞”,“草帽高带口衔雪茄之少年学生时髦煞”。当时,上海已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巴黎的时新服饰,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这里,各地又追踪上海。即使南京、苏州、北京也都昂首以瞻。可见,在此时人们的服饰变化已经日渐频繁,西方时装也越来越被中国百姓所接受。

(1)材料反映了当时天津、上海等地人们衣着服饰出现了哪些新气象?简要分析出现这些新气象的原因。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衣着服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解放初期解放初期,列宁装是最时髦的服装。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从90年代以来,伴随人民思想的解放,中国人民的着装,已经从灰蓝单调的服装走向五彩缤纷,不仅服装的颜色在变,而且服装的样式、服装的品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是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大型服装商场经常举办服装表演,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时期人们的衣着服饰呈现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形成不同的时代特点的原因。

(3)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