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 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 “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片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大跃进......(使)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即可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 农业合作化    B.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查看答案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制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 缓解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 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

 

查看答案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年西班牙帝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相当可观,辖属尼德兰、南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德意志等国的大部分领土,一度曾吞并了葡萄牙成为世界霸主。由于西班牙的物价上涨早于并高于英、法、荷等国,使得西班牙的商人不愿意再致力于发展本国的工业生产,导致西班牙不得不依赖进口其他国家的工业品,甚至把本国生产的工业原料也输往国外。由于价格革命导致西、葡两国的企业主们完全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加之西、葡两国社会上奢侈之风盛行,人们通常以从事体力劳动为耻辱,结果不仅国内所需要的工业品都依靠从其他国家进口,甚至于殖民地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工业品也必须从其他国家购买。为了进行连年不断的战争,西班牙消耗了国库的大笔资金。1588年7月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彻底击溃。自此西班牙帝国一蹶不振,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地位也逐渐被英国所取代

——摘编自张家唐《论西班牙帝国衰落与大英帝国崛起的关系》

材料二英国著名史学家霍金斯指出,在16世纪以前,英国小麦的收获量和种子的平均比值一般为4:1.16世纪后,因采用了圈地制,比值开始上升,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比值为8:1,18世纪又上升为10:1.据统计,1700年一个英国农民可供养非农业人口1.7万人,至1800年增至2.5万人

——摘编自王乃耀《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圈地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只是在,指出西班牙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史载,16~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人家竞相购买中国瓷器。对此,一位西方收藏家评论道:“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瓷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却走向衰落。这固然和欧洲制瓷业的兴起、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当时中国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中国瓷器外销,更严重制约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分析,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走向衰落的国内因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