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延安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

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锄耕

D.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传说”感动着古老的中国,它所反映的生活产生的根源是

A. 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 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 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 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反映出(  )

A. 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

B. 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 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农民的吃穿用品基本能自己生产,而中世纪(5世纪~15世纪)的西欧领主庄园也可以做到这些,甚至可以生产更多的手工业品满足庄园需要。”这说明

A. 相对而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较发达

B. 西欧经济一直落后于中国

C. 古代中国是完全的自然经济社会

D. 中世纪西欧商业比中国发达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垦荒高潮,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当时出现垦荒高潮的根本原因是

A. 大量可供开垦荒地的存在

B.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C. 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 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中国最早进入第三阶段的地区是

A. 中原地区

B. 东南沿海地区

C. 环渤海地区

D. 长江中上游地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褚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副春联本质上反映了

A. 刚刚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农民喜笑颜开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D. 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促进了自然经济瓦解,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889年张之洞说:“就外洋富强之术统言之,则百工之化学、机器、开采、制造为本,商贾行销为末。”这表明张之洞

A. 认识到外国富强的根本所在

B. 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C. 改变了传统的“抑商”思想

D.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抨击的是清政府的

A.地丁银制度和闭关政策                 B.单纯器物变革而拒绝体制革新

C.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但又严防死守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11年清末首届由商人为主体组成的资政院迫使清政府放弃其独立财权,将财政预算核减掉7790万两银,还提出了他们对外交事务权利的要求,民国初年商人还反对孙中山等人不经议会同意私借外债。清末民初商人出现如此政治举动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本政治权利增大

B. 政府一些政策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

D. 在民族危机下,民族资本的爱国情怀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压迫

B. 技术的落后

C. 外国列强的入侵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出现下表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全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私营经济

1952经

19.1%

1.5%

0.7%

6.99

1956年

32.2%

53.4%

7.3%

0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一五”计划

D. 国民经济的恢复.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l992年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意识形态的争论再次成为社会焦点,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僵局,再次掀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高潮。”对打破“僵局”起关键作用的是

A. 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明确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C.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号召“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而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这反映了

A. 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

B. 穿西装运动风靡全社会

C. 服饰陋习被彻底地革除

D. 社会风俗改革任重道远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我国社会

A. 生活习惯变化很大

B. 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 通讯技术发展很快

D. 守时观念发生了变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这反映的是

A. 西方文化彻底改变了中国

B. 中国近代文化落后于世界

C.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

D. 近代中国先进与落后并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 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 近代城市生活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 上海市民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表(表中数据为企业个数)所反映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

上海

广东

江苏

天津

江西

浙江

四川

山东

湖北

河北

6

10

30

2

5

10

5

3

3

10

山西

北京

安徽

福建

广西

辽宁

内蒙

湖南

吉林

陕西

6

6

9

3

2

4

1

1

3

1

 

 

A. 投资规模小,资金少

B. 轻工业发达

C.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D. 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在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

A. 没有发生“价格革命”

B. 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

C. 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谣最可能创作于

A. “一五”计划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仔细观察下图,从中得出新航路开辟后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完全形成

D. 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这句话旨在

A. 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B. 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C. 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D. 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道美洲之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 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 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C. 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 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中心环节是

A.创办乡镇企业           B.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在今天中国的市场上,到处可见商标为“西门子”的家电和通讯产品,该公司创始人恩斯特·维尔纳·冯·西门子,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科学家,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成果是

A. 创造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B. 1876年发明电话

C. 1866年研制成功发电机

D. 1866年研制成功电动机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请判断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   )

A. 实业救国    B. 工商皆本

C. 重利轻义    D. 重商轻农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二经济现象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2年3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投资的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因为荣德生没有请客送礼款待他们,所以心怀不满,竟纠集起来,向县衙门告了一状,说荣德生私占公有土地,破坏地方安定;又说工厂的烟囱正对着城内的大成殿和学宫,破坏了风水,今后无锡人就不能考状元做大官了!当时还是清朝,县大爷居然下了一道命令,勒令工厂停建,迁往别处。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争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太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时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什么阻碍?除材料中的阻碍外,还有什么主要阻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1978年18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允许“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实行超产奖励”。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我赞成政策要放宽……有的可以包产到组,有的可以包给个人。这个不用怕。”随后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会议纪要,指出“没有什幺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1年底,全国农村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土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铺开,“大包干”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农村最“热”的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从“文革”结束到1982年农村经济体制经历的变化。与改革前相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经营方式、分配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